心得特殊方案二、小說八萬五千字
小說連結:《天氣預報,急速降溫》
※此篇心得於2025年3月完成,針對先前版本的內容,並非實際完稿。
※特殊方案為針對每個情節段落一一回饋,如要委託請先私下洽談,謝謝!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Gc7jR6NAgj
※心得出於我的閱讀與寫作習慣,僅供參考※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mZQiiSMR3n
序章~恆溫36.1°C:
透過多年後的重逢,推進情節的同時介紹兩人的身分與關係,讀者可以進入故事之餘,也能夠一步一步認識角色。隨著兩人的相處與敘述,勾起讀者的好奇,想知道他們過去究竟發生什麼事。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CWGPuR2iQA
有兩點我認為可以再加強,讓序章更流暢。第一是言文聿抱著月落要去獸醫院,緊接著畫面切到了演講廳。前一段故事都是以言文聿的視角敘述,這是第一次切人物鏡頭,我建議把兩段之間的關聯寫得更緊密會較好,減少讀者一時之間找不到鏡頭的狀況。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分隔線,告知讀者故事告一段落,即將進入不同階段;也可以運用文學技巧,意即描述兩個場景的共通點,將之串起。例如,帶月落去獸醫院時,途經一間在排隊入場的演講廳,接著把視角切到斐明洛。
第二是序章的尾段連接下一章,可以看出是為了要運用類似的句子串起故事(「終於找到你了」以及「終於逮到你了」),不過兩者的情境大不相同,像是作者刻意擺放的台詞,顯得較為突兀。
對比一下兩者情境,序章是斐明洛找到逃跑的小貓,帶有溫馨的意味;第一章則是陳壯抓到斐明洛,逮到則預示著有不好的情境。兩者狀況相差甚遠,章節與章節之間的連結感不夠緊密。當然,單純從第一章開始講述過去的故事也可以,但既然已經安排序章最後一句跟第一章第一句有關聯,可以再設計成關聯性更高的句子。如此一來也能暗示讀者,因為遇到了相似的狀況,斐明洛或言文聿回想到過去,因此接下來會開始述說兩人的過往。我的建議是,讓兩者的情境相似,比如說第一章第一句話是由言對斐說一樣的話等等。此類連結感跟前述的場景轉換是一樣的技巧,都是將AB兩者的不同的情景,透過共同點C黏貼在一起。不只可以讓讀者更能融入故事,也可以提升整體的故事品質,讓情節與情節之間的連結更緊實。
個人很喜歡第一章後半段的對話,運用日常對話彰顯兩位主角的性格。斐明洛因為讀心術受到許多傷害,變得怯弱且不容易相信他人。在聽見言文聿發自內心的關懷,他漸漸敞開心房。就在讀者都以為這段場景的用意,單純是描述兩人的性格,便在尾聲拋出新的謎團--兩人以前可能相識。新的謎團勾起好奇心,想知道兩人的關係究竟為何。
另外有一個小小的疑問,就我所知助教通常不會由大一生擔任,除非是優等生,不然以大一的知識量而言,要輔助教授做研究有點困難。以序章的助教展現出來的冒失特質,跟此狀況正好相反,建議可以再稍作查證與修改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AfCk4JbTrW
恆溫36.2°C~恆溫36.3°C:
此段藉由言文聿的登場,解決了斐明洛開頭的困擾,也點出兩人過去確實曾有過交流。個人很喜歡36.2°C的下半段故事跟尾聲,言文聿未能及時趕到現場的安排,更能夠突顯斐明洛對他的依賴與期待。不敢反抗的他,因為抱著對言文聿的期待,盡量拖延時間。尤其最後一句「照片是假的,言醫生答應他會來,也是假的嗎」,搭配前段斐明洛對自己的詢問(為什麼對言文聿抱有期待),沒有直接寫他對於言文聿未能現身的失落,而是透過比喻的方式撰寫,讓斐明洛的低落情緒更為深刻。同時,也勾起讀者的好奇,究竟這麼溫柔又關心他的言文聿,為什麼沒有現身?他到底會不會出現?令人想趕快接續閱讀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XYNKlntLZT
恆溫36.4°C~恆溫36.5°C:
解決陳壯的問題之後,兩人的感情升溫,此段主要講述兩人在機構的過往。這段喜歡的點跟前述的章節相同,我也很喜歡36.4°C的尾聲安排,先是營造讓斐明洛鬆懈的情景,搭配「絕對會被發現」的狀況(斐無法單靠藥瓶辨識),製造出言文聿發現斐明洛擁有讀心術的環節。尾聲同樣製造出疑點與高潮,勾起讀者的好奇心。
不過,隨著揭露愈多過往的故事,有些疑問也跟著浮出。兩人相差十歲,這一段落的言文聿回顧,為了早餐而早起是十歲的事情,推算下來當時的斐明洛也才一歲甚至不滿一歲。根據網路上搜找到的資訊,儘管一歲的孩子會有自閉症的現象,但真正診斷出來的年紀也得要兩歲。再者,通常年紀這麼小的孩子需要大人更密切的照顧,而孩子多半對當時的狀況也沒什麼記憶。細想下來會覺得這樣設定有些牽強,得冠上「特殊狀況」才能勉強理解。
再者,以目前的線索來說,對於言文聿在機構的身分是什麼有些困惑,文中只有說是「大哥哥」,並未明確指說是在機構的身分。一直到十歲的資訊出來才推測可能是孩童。但再對比以下這段「他最期待的就是見言文聿,因為言文聿對他說話很溫柔,不像其他研究員會兇人,也只有言文聿會照顧他」,拿言文聿類比研究員,而不是其他孩童,讓人疑惑言文聿的身分究竟是被研究的孩童,還是研究員?十歲有辦法成為研究員嗎?為什麼研究員還得去搶早餐呢?還是說這一段斐明洛認為「同個時期」其實並不是呢?
由於種種資訊出現矛盾,再加上有容易誤解的語句,建議再多琢磨細節會較好。假設這一段是想誤導讀者,比如說是斐明洛搞錯言文聿的身分,或言文聿刻意隱瞞事實而捏造,那麼建議這段集中在他的誤會,而不是特意出現矛盾讓讀者感到困惑。一次集中呈現一個問題,不只可以成功誤導讀者,也能避免讀者以為設定有漏洞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BMiiPGq5He
恆溫36.6°C~升溫37.1°C:
這兩章先講述斐明洛拒絕言文聿提出的計畫,再透過一次意外的情景,讓斐明洛改變心意。我認為斐明洛改變心意的契機頗有青少年的感覺,是出於能夠獨佔言文聿的心意。不過,這一段「推動主角改變的契機」有兩個問題,一是拒絕的原因沒有解決、二是改變的關鍵事件不夠突出,較難理解為什麼單憑此事件能夠促成斐改變心意。
第一點,斐明洛的拒絕理由是,不願意被視為擁有疾病,他認為這只是自己的生活方式。然而,他答應的契機與此無關,是因為他想獨佔斐明洛。我可以理解言文聿對他百般呵護,兩人還有過在機構的緣分,自然是不想錯過他。問題是,斐在拒絕的時候,這些事情都是已知事實,為什麼僅僅因為看到言跟其他人相處,對於自己到底有沒有疾病這件事情,完全不在意了呢?這兩件事並不衝突,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狀況。
第二點,在言先去救貓而沒能及時趕到器材室,便能看出他對言的佔有慾。跟劉恩的情況只差在一個是貓一個是人,兩個狀況近乎一樣,如同事件複製貼上,缺乏層次感。
我的建議是,拒絕的原因跟改變的契機至少得要有點關連,並且留意關鍵事件是否足以推動主角。我認為不用在這裡馬上解決「讀心病到底是不是疾病」,而是先讓斐明洛稍微了解到自己或許可以從別處開始改變,而這正好與言文聿的計畫不謀而合。在兩人一起努力的情況下,斐愈來愈了解讀心術,也對於讀心病這名詞與情況有更不一樣的認知。想要獨占言文聿的設計依然可以保留,改成次要的動機即可。
此外,角色的外型不一定要描寫,但這段有特意寫到斐明洛去剪頭髮,我認為在前段稍微描寫他的外型,或是加入因為外型而造成的負面情況,會讓這一段比較不突兀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B0oxBiTemd
升溫37.2°C~升溫37.4°C:
這三章展現斐明洛與言文聿的輔導計畫,同時鋪陳與藍子琛的相遇。個人不會覺得這段太過有說教的感覺,對照斐明洛的困境,他確實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在意他人看法,言文聿的作法也是很常見的說法,像是人類比起正面資訊,更容易記住負面資訊等等。言文聿的階段式詢問,更像是為了讓斐明洛能了解自己,而不是作者藉由角色說話。
與藍子琛的相遇,不只鋪陳後段願意幫斐明洛說話,也深化了斐明洛對言文聿的佔有慾,以及因為害怕被拋棄,而努力改變自己這一點。
目前的寫法沒有什麼大問題,若說還要再加強,我認為有兩個方向,一是可以針對斐明洛的前後對比多作鋪陳,二是適時描繪兩人在機構的片段。
關於第一點,我認為在斐明洛鼓起勇氣跟同學聊天這段有做到對比,像是打躲避球、剪頭髮之後的狀況,明顯可以看出斐明洛不擅與同學交流,也幾乎不會,所以更能看出他的轉變。主動關懷藍子琛這段還些許不足,我認為主動關懷別人跟加入同學的話題還是有些不同,尤其藍子琛先行表示拒絕(「你什麼都沒看到」),按照斐明洛的性格,八成會像其他狀況一樣,先是否定、抗拒,再因為言文聿的關係而嘗試。我的建議是,在這一段之前可以安排類似的情景,但是他匆匆略過。在需要改變的這一段,結合之前無視而產生的愧疚感,以及言文聿的輔導計畫,讓他決定主動關懷。
至於第二點,主要是強化斐明洛對言文聿的佔有慾這方面。至今為止,讀者們能夠看到他們的互動都僅限於高中的此次相遇,不曉得在機構中兩人又是如何互動,只知道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,較難引起共鳴。缺少機構的實際描繪,阻礙讀者對斐明洛的情感理解,減少斐明洛對言文聿的情感厚度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S8NlePA1PL
升溫37.5°C~升溫37.6°C:
這兩章先是展現斐明洛的實際改變,再集中推進關於斐明洛對言文聿的心意。讀書會的段落顯得略為冗長,猜測這段的用意是想具體展現斐明洛的改變,以及後段跟言文聿的親暱舉動。我認為展現斐明洛的轉變很重要,可以再增加一些困境,讓這段不那麼平淡。例如,斐明洛聽到對於他的負面心聲,在第一時間退縮,但他想起在廣場的訓練,試圖去忽略它,相信自己辦得到等等。如此設計也可以回扣前面的廣場訓練,更能突顯斐明洛的成長。
個人頗喜歡說明斐明洛面對自己喜歡的情意,變得像是親戚那樣表裏不一。可惜的是在他確認自己的心意之後,沒有再針對這段接續描述,而是直接肯定自己的喜歡去告白。我的建議是,既然有描述出「自己也表現出複雜的情緒」段落,後段不妨可以再多加衍生。舉例來說,他終於知道為什麼人會表裏不一,可能是羞於承認,或是有其他理由。如此一來,還能加深敘述他對於人性的理解,同時補強他因為讀心術而產生的困惑。
還有一點設定讓我有些好奇,斐明洛的成績不好,為什麼對於需要先讀書並蒐集資料的討論,能夠展現出優秀的一面呢?他是為什麼成績不好?又為什麼在相對有難度的活動能展現出跟讀書不同的樣子?雖然不是什麼很重要的設定,但反差有點大,不免想知道這之中的細節與差異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MfOhO9r4rb
升溫37.7°C~升溫37.8°C:
這兩章主要內容是斐明洛的告白,以及兩人的後續約會,同時也在鋪陳斐明洛讀心術的問題、言文聿心想的「計畫」謎團。前段故事把讀心術塑造成斐明洛從小到大的困擾,像是天生就擁有的能力。因此,當讀心術突然失效時,不免讓人好奇讀心術的相關設定,吸引讀者繼續往下閱讀。
斐明洛接受言文聿的輔導計畫,讓他變得比較願意多作嘗試,在故事中也有具體展現出成果。結合他對於斐明洛的執著與佔有,他主動表白的行為可說是計畫的成果之一。不過,我認為告白之後的斐明洛在性格表現上有些微妙。
從一開始斐明洛抗拒去醫院,不想要把霸凌的事情鬧大,足以推測他不喜歡麻煩別人,尤其是雙親。他與家人的關係疏遠,以不喜歡麻煩雙親的角度而言,這樣的角色在被拒絕之後通常比較不會繼續發出主動攻勢。可以推測這是計畫帶來的改變,但我認為描寫轉折的力道不夠強、篇幅不夠長,以至於斐明洛顯得像是變了一個人。尤其是這句:「你在逃避問題,你只說你沒想法,但你沒說喜不喜歡我。你可以直接拒絕我,沒關係。」這句話是針對他人帶有批判性的言語,他通常都會習慣先找自己的毛病,前段故事的斐明洛幾乎看不出來他會挑別人毛病,計畫上也沒有針對此類表現有較多的敘述。
37.8°C最尾段的橋段也是一樣,斐明洛的性格不太像會直接與母親起衝突的人,他過去都怎麼跟母親溝通?計畫帶給他的改變足以與長年疏於溝通的母親表達內心話嗎?等等疑問,皆出於轉折的描述仍有些缺乏。
我的建議是,留意角色性格的呈現,調整行為與台詞。無論他現在的目的是什麼,都要出於他現在的性格去思考行為。如果角色改變性格,也得注意改變的幅度夠不夠長,一次契機夠不夠有力。我認為,斐明洛在計畫的協助下,願意表白這點表現得相對足夠,但是他後續的批評、追討要對方嘗試跟自己在一起,以及與母親的衝突,我認為可以再花費些許篇幅描述他的轉變。讓他從一個完全被動、躲避的人,漸漸變成為了與大哥哥永遠在一起,無論如何都會追著他跑。(如果以全篇的故事結構來說,這般調整會讓過去故事篇幅太長,我認為也不一定要寫出斐明洛的後續追求,只要讓角色做出符合性格的舉動即可。)
至於跟母親的衝突,如果是因為計畫而讓他願意與母親起衝突,建議再穿插一些他的掙扎與痛苦。比如聽到母親開始關心他的成績,想到言文聿總是會關心他過得好不好,又聯想到計畫要他努力表達自己,所以選擇說出口。一開始可能還是小聲、委婉表示,隨著母親的回話內容,逐漸拉強他的反抗。如此一來,可以呼應前面的故事,同時更能展現斐明洛改變的契機與軌道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dEwIXjAND9
失溫38.1°C~失溫38.2°C:
這兩章的重點是兩人的情感故事,同時繼續鋪陳讀心術消失的伏筆。我認為這兩段顯得有些冗長,原因在於重覆講述三個月後能否繼續,以及他無法使用讀心術。讀心術的伏筆多一些我認為沒問題,可惜在於狀況跟之前一樣,都是在跟言文聿相處時發現。讀心術對斐明洛的影響很深,但這兩章沒能展現消失之後的其他面向,顯得有些單調。
許多戀愛故事往往會讓主角戀情修正成果放在結尾,因為那多半是整個故事的最終目的。如果故事未結束而主角們開始交往,肯定是還有其他目標或謎團。以本作而言,像是讀心術消失的問題、「計畫」的真正目的,還有兩人多年後重逢為何這麼尷尬,都是尚待說明的內容。這兩章在這部分的推進速度較慢,又如前述所說,重覆感較重,因此顯得較為冗長。
我的建議是,讀心術的伏筆呈現得再多元一些,不單純是讀不到言文聿的內心,也可以設計「讀心術消失的話,言文聿可能就不再理他」的危機,可以增加故事的張力,同時為後續的發展設下更多元的伏筆,無須反覆用同一種管道強調讀心術失靈。
兩人的情感故事依然可以描繪,前提是與整個故事目標相符,以及是否有製造出層次感(不是原地打轉,而是往前邁進)。舉例來說,依然維持38.2°C的約會與接吻,但是調整38.1°C的內容,像是前述說的製造可能的危機、呈現讀心術消失的其他問題,兩章的整體大方向一樣(情感故事&讀心術消失),但因為呈現的面向不同,又加入了新的危機,刺激讀者的好奇心,整體也不會顯得太單一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VwY58TpqhU
失溫38.3°C~失溫38.6°C:
最後四章都在鋪陳兩人的分手,先從母親得知狀況而讓計畫停擺,再到劉恩的感情介入,最終揭露出言文聿的計畫與機構有關。這四章的故事內容沒有什麼大問題,不過整體顯得略為平淡,不像開頭前幾章能夠製造出適當的衝突與懸疑感。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兩點原因:
(1)情節與情節間的緊密程度不足,像是觀看一個人的日常生活
38.3°C的故事重點是斐母得知兒子的計畫,繼而要求暫停計畫。我認為此安排很合理,但是後續劇情卻沒有針對此作更多衍生,斐母對兒子的控管有沒有更嚴格?有沒有鬧到學校?她為什麼沒有用更緊迫的手法逼他去美國?……等等這些未能接續發展,該段情節設計以目前來看,單純是為了讓讓斐明洛得知自己被利用之後,下定決心離開的助力。我的建議是這段情節可以再多加發展,盡量讓一段情節具有多項功用,情節間的連結得以更緊密,舉例來說,因為斐母的介入,斐明洛得立刻去美國,更甚學校知道兩人的不純關係。斐雖然極力想要繼續跟言在一起,卻意外得知他從頭到尾都被利用,在此狀況下傷心地去往美國。
同樣有這問題的還有劉恩的介入,劉恩的威脅應該是推動言文聿提出分手的助力之一,但是這段情節設計顯得太過刻意,既跟故事主軸並無太大關係(斐母得知之後要求計畫暫停、讀心術常常失效),又沒有解釋為什麼劉恩要做這種事,因此顯得突兀。我的建議是,多加利用已經推展出去的情節(斐母得知此計畫),加強情節與情節之間的因果關係。例如,因為斐母把這件事情鬧到學校,而意外看到兩人有親密舉動的劉恩也報告給學校之類的橋段。
(2)懸疑或衝突尚未堆疊到高點,又進入兩人的日常對話,打散讀者的注意力
要製造高潮,勢必得先醞釀情緒與氛圍。這四章不時穿插讀心術、機構以及劉恩的故事線,使得最後斐明洛得知真相時,衝擊相對被沖淡。舉前段陳壯的故事來說,最高潮的段落是言文聿跑來救斐明洛,在這之前,從36.2°C便開始在鋪陳斐明洛對陳壯的恐懼,以及言文聿的即時幫忙有多難能可貴。多虧這些鋪陳,在36.2°C後段的故事,讀者的注意力全在斐明洛與陳壯的對談,同時也期盼言文聿的到來。
我的建議是,為了烘托最後一段兩人的衝突,把視角集中在斐明洛身上,從他的角度去懷疑言文聿的表現,再透過他的表現去呈現機構的伏筆。同樣可以寫他們的約會,但是穿插一些讓斐明洛不安的段落。不安持續累積到最後一段衝突爆發,言文聿對他好是真實的,利用他研究也是事實。言文聿的內心過程不直接描寫,而是藉由他的行為與表情去呈現,如此一來能讓讀者與斐明洛一樣陷入混亂,更能同理斐明洛最後的心碎離開。言文聿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,也可以成為一個吸引讀者的疑點,推動他們接續閱讀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swuEEnjFg9
整體:
整體來說,《降溫》的故事內容已相當完整,角色的性格鮮明,也有具體的故事目標。佐以讀心術與機構的謎團,還有兩位男主角的情感發展,具有多種元素吸引讀者接續閱讀。偶有不夠緊密的情節、些許較日常平淡的內容,以及細節設定有些出入的情形,若能加強這些方面,整體的故事精緻程度也能夠提升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I2vLyEiIcG
上述內容大多針對情節提供建議,在此總結兩位男主角的性格塑造。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45kEVRtuDI
斐明洛:
目前的故事大多都在講述斐明洛,他的性格變化最大,當改變落差愈明顯的角色,愈得要耗費篇幅去講述他的轉變。除了上述的建議之外,像是斐明洛這種被動的角色,可以運用多次契機讓他慢慢轉變。舉例來說,最終轉變成一個有自信、有能力的人,那麼第一階段可能是他先認知到自己並沒有那麼糟,第二階段是他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正面評價,最後一階段則是遭受言文聿的利用,他將此痛苦的經歷轉變成他成長的養分,變成一個能好好善用讀心術、且擁有自信的人。把每個情節都設計成能讓斐明洛慢慢轉變的橋段,讀者便能夠清楚看到他的成長。(這類型的故事以少年漫畫最為明顯,如《路人超能100》的主角。)
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BtfXatCWoE
言文聿:
在過去故事篇章中,大多都是藉由斐明洛的視角去塑造言文聿。我認為可以維持這樣的筆調到過去篇章結束,直到現在的時間線再講述言文聿的心境。言文聿的轉變幅度相對斐明洛小,我認為以他為主視角的篇幅不用太多,可以一樣透過斐明洛的視角去說明、運用兩人的對白來交待,或是寫他跟機構的來往。有時候不直接描寫心境,反而能讓讀者有更多的想像空間。
ns216.73.216.8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