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2月13日,夜幕低垂,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機群在薩福克郡的基地整裝待發。冰冷的風穿過機場,夾雜著汽油和金屬的氣味。年僅24歲的湯姆·史密斯中尉坐在蘭開斯特轟炸機的駕駛艙內,緊握操縱桿,目光穿過擋風玻璃,凝視著無盡的黑暗。引擎的轟鳴聲震耳欲聾,但他的心跳聲似乎更響。
今晚的目標是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,一座被稱為「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」的古城。湯姆知道,這座城市不僅有軍事設施和交通樞紐,更有數十萬平民,其中許多是逃離東線戰火的難民。但命令是明確的:摧毀德勒斯登,削弱德國的戰爭潛力,為即將到來的地面進攻鋪平道路。
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ZeSYBZqzlC
戰爭中的信念與動搖
湯姆並非初次執行轟炸任務。自1943年參軍以來,他已數十次飛越英吉利海峽,投下炸彈,看著下方的城市在火光中崩塌。起初,他堅信自己是在為正義而戰——納粹的暴行罄竹難書,英國的家園在閃電戰中遭受重創,無數同胞喪生。他曾親眼見過倫敦的廢墟,聽過空襲警報的尖嘯,目睹過孩童的屍體被從瓦礫中挖出。那些記憶如刀刻般深刻,驅使他投身空軍,誓要打敗希特勒的邪惡帝國。
但今晚,某種異樣的感覺籠罩著他。隨著戰爭進入尾聲,盟軍的勝利已成定局,納粹的崩潰指日可待。然而,轟炸的頻率和強度卻在增加,對平民的打擊愈發無情。湯姆開始質疑:這真的是必要的嗎?當敵人已無力反擊時,繼續屠殺平民是否違背了正義的初衷?
他回想起幾天前在食堂聽到的傳言。有人說,德勒斯登並非戰略要地,轟炸的真正目的是向蘇聯展示盟軍的實力,為戰後的談判增加籌碼。湯姆不願相信這些陰謀論,但他無法否認,近期的轟炸任務越來越針對城市中心,而非軍事目標。他曾親眼見過漢堡和科隆在火海中化為灰燼,數萬平民在烈焰中喪生。而今晚,德勒斯登將步其後塵。
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gHHrnTJ1bI
起飛與內心掙扎
「準備起飛,」無線電中傳來指揮官的聲音,冰冷而堅定。湯姆深吸一口氣,推動節流閥,飛機緩緩滑行,隨後騰空而起,融入夜色。
飛機在雲層中穿行,湯姆的思緒也隨之飄散。他回憶起參軍前的生活——一個普通的倫敦青年,夢想成為建築師,熱愛繪畫和文學。戰爭爆發時,他毅然放棄學業,加入空軍,滿懷愛國熱情。但兩年多的戰爭生涯,讓他的理想逐漸破滅。他見過太多死亡,太多無辜的生命在戰火中消逝。他開始懷疑,自己是否真的在為正義而戰,還是淪為戰爭機器中的一個齒輪,執行著無情的命令。
「湯姆,你還好嗎?」耳機中傳來投彈手傑克的聲音。傑克是他的老搭檔,一個直率而樂觀的北方人,總能在艱難時刻帶來一絲安慰。
「還好,」湯姆勉強擠出一個微笑,「只是有點累。」
「別想太多,兄弟,」傑克拍了拍他的肩膀,「我們是在做該做的事。納粹罪有應得。」
湯姆點了點頭,但內心並不平靜。他知道傑克的話有道理,但當他想到那些在轟炸中喪生的婦女和兒童時,他無法完全接受這種邏輯。戰爭的殘酷在於,它模糊了正義與邪惡的界限,讓每個人都在道德的灰色地帶掙扎。
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ag1GJMXxRl
轟炸與無力感
飛機逐漸接近目標,德勒斯登的輪廓在夜色中若隱若現。湯姆調整好飛機的姿態,準備投彈。突然,無線電中傳來指揮官的指令:「目標確認,開始轟炸。」
投彈艙打開,炸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。湯姆看著下方的城市在火光中顫抖,建築物倒塌,街道被烈焰吞噬。他能想像到人們在恐慌中奔逃,哭喊聲、爆炸聲交織成一片地獄般的景象。
轟炸持續了數十分鐘,當最後一枚炸彈投下,飛機調頭返航時,湯姆感到一陣空虛。他知道,這場轟炸將造成數以萬計的平民傷亡,而他,是這場屠殺的直接參與者。
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l5GgJoL11v
返航與反思
飛機在黎明時分返回基地,湯姆疲憊地走出駕駛艙,望著東方漸亮的晨曦,心中充滿了迷茫。他不知道這場戰爭何時才能真正結束,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道德的重壓下堅持到最後。
在機場的角落,他看見一群新兵正在接受訓練,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對勝利的憧憬。湯姆苦笑著搖了搖頭,他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,滿懷理想和熱情。但現在,他只希望這一切的犧牲和痛苦,能夠換來一個不再有戰爭的世界。
湯姆走進宿舍,躺在狹窄的床上,閉上眼睛,試圖入睡。但德勒斯登的火光和人們的慘叫聲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。他翻開床頭的日記本,提筆寫道:
「1945年2月14日,德勒斯登。今晚,我們轟炸了一座充滿平民的城市。他們說這是為了勝利,為了正義。但殺害無辜的人有什麼正義可言?我不知道了。也許在戰爭中,正義只是勝者用來安眠的一個詞。」
他合上日記,望著天花板,心中默默祈禱:願這場戰爭早日結束,願人類永遠不再重蹈覆轍。
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9G62F9XfW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