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:交錯的視線
李月娥案的風暴,最終像所有被熱議的新聞一樣,漸漸歸於平靜。城市恢復了它慣有的、冷漠而高效的運轉。
陰影中的身影依然是那個蜷縮在便利商店騎樓下的流浪漢。對他而言,之前那場盛大的「審判」,不過是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顆石子後,對其漣漪擴散的短暫觀測。如今,水面再次平靜,世界重歸枯燥。
陳佳妤的生活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憑藉對李月娥案的深度追蹤報導,她聲名鵲起,順利地進入了市裡最大的新聞媒體機構,成為了一名實習記者。她剪了俐落的短髮,穿梭在不同的新聞現場,眼神依舊清澈,但多了一份職業性的敏銳與堅定。
然而,她從未忘記那個在她最無助時,給予她溫暖的街角。只要有空,她還是會回到那家便利商店,有時是幫忙代班,更多時候是和待她如親人的店長聊聊天。
一個尋常的夜晚,陳佳妤像往常一樣,來到便利商店的騎樓下。她放下一個雞腿便當,看著眼前這個永遠沉默的男人,突然覺得,總是用「喂」來稱呼他似乎不太禮貌。她歪著頭,想了一下。
「我總不能老是『喂』的叫你吧?」她輕聲說,像是在自言自語,又像是在詢問,「你總是很沉默,又像一座安靜的森林……不然,我以後就叫你『林默』,好不好?」
陰影中的身影沒有任何反應。
佳妤自嘲地笑了笑,覺得自己有些多事,便揮揮手說:「今天有個大新聞,我跑了一天,累死我了。這個便當給你!林默,我先走囉!」
她轉身離去。
在她走後,陰影中的男人,緩緩地睜開了眼睛。
林默……
他在心中,無聲地咀嚼著這兩個字。
「魅影」,是恐懼的代名詞。「清道夫」,是利益的工具。他已經有很多年,沒有聽到過一個不帶任何附加意義的、單純的稱呼了。
這個名字,很輕,很乾淨。像那個女孩的眼神。
他默默地接受了。從那一刻起,當他不再是那個俯瞰眾生的「神」時,他給了自己一個可以暫時停靠的身份——林默。
他正準備將便當收起時,他的目光微微一凝。
街對面,一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裡,一個男人正舉著望遠鏡,專注地觀察著剛剛離去的陳佳妤。雖然距離很遠,但林默能輕易地從男人的坐姿、拿望遠鏡的習慣性動作,以及車窗上那淡淡的菸草污漬,判斷出他是一個長期進行跟監、生活不規律的執法人員。
林默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味。他不動聲色地,用口袋裡一台經過極致改裝、能捕捉微弱電磁波的手機,掃描了那輛車。很快,他截獲了車內一個私人加密線路發出的微弱信號。他輕鬆繞過防火牆,看到了信號的內容——那是警探姜毅正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上,寫下的觀察日誌:
「目標(陳佳妤)今晚第12次與街角流浪漢接觸。行為模式一致,未發現異常交流。她仍是目前唯一的線索,但這個方法太笨拙了,我像個被困在原地打轉的傻子。那個『棋手』,到底在哪裡?」
林默笑了。一種混合著輕蔑與有趣的、無聲的笑容。
他終於找到了那個在第一部曲中,唯一能勉強跟上他思路的警探。但此刻,這個警探卻只能用如此原始、低效的方式,徒勞地追尋著棋盤上根本不存在的線索。
「太無趣了……」林默再次在心中低語,但這次的含義卻完全不同。
他看著那個想用筆當武器卻被監視的女孩,又看著那個被困在牢籠裡、唯一能讓他提起一絲興趣的警探。他覺得,這盤棋,不該這麼無聊地進行下去。一個好的棋手,需要一個像樣的對手。
第二天深夜,佳妤又來到便利商店,和店長聊天時,語氣中充滿了壓抑不住的憤怒與無力。
「店長,我真的快氣死了!我最近在追一個虐童案,那個保母根本就是個惡魔!受害的小女孩才三歲,被打到顱內出血,現在還在加護房。我查過了,這保母兩年前就有過一次案底,但最後卻不了了之!聽說背後是個姓王的國會議員,權力大得很,每次出事都拿『精神疾病』當擋箭牌……」
騎樓的陰影下,林默聽著這一切。虐童、權力、精神疾病擋箭牌……一串串熟悉又令人厭煩的程式碼。一個新的遊戲,在他腦中開始構建。
但這次,他決定先升級一下自己的「對手」。
第一步,得先把那個笨拙卻執著的警探,從板凳區扶到一個像樣點的棋盤上來。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PVuT52N2vl
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C4BhVCRNzh
第二章:國王的棋局
要讓姜毅回到權力的中心,需要一個完美的契機。這個契機不能是普通的兇殺案或搶劫案,那只會讓周隊長那樣的庸才搶走功勞。它必須是一個…謎題。一個對只會照本宣科的警察來說無法理解,卻能讓姜毅那種老派的、依靠直覺的「瘋狗」大放異彩的謎題。
林默的意識在城市的數據之海中潛游,篩選著無數的犯罪報告。他略過了一起珠寶店搶案——動機是錢,太乏味。他無視了一宗情殺案——動機是嫉妒,太可預測。然後,他找到了它。一個完美的「禮物」。
「週末綁匪案」。
這起案件的一切特徵,都像是為姜毅量身打造的舞台。過去一個月,每到週五晚上,城中就會有一位富商的獨生子或獨生女被綁架。綁匪從不勒索錢財,只是將人質關押48小時,並在週日晚上,將其毫髮無傷地釋放在市中心的廣場。現場不留任何痕跡,受害者對過程一無所知,彷彿只是做了一場噩夢。
它沒有勒索,排除了金錢動機,這足以讓重案組的標準辦案流程陷入癱瘓。它充滿了儀式感和懷舊氣息,指向了更深層的心理動機。林默知道,只要給出一點點非邏輯性的「靈感」,姜毅就一定能解開這個死局。
他稍稍推了一把,用幾個無法追蹤的假情報,將媒體的注意力引導到重案組的無能上,讓這起本就棘手的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,完美地將周隊長等人推入死胡同,也為姜毅的登場,清空了舞台。
林默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。他要送給姜毅的,不是數位證據,而是更古老、更純粹的東西——靈感與直覺。
姜毅的辦公桌上,突然多了一份匿名的快遞,裡面只有一張老舊的城市地圖,和一支紅色的筆。沒有任何說明。姜毅盯著地圖,起初不明所以,直到他將幾次人質被釋放的地點在圖上標出,發現它們隱約構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圖形。
幾天後,一個被釋放的人質在接受催眠治療時,無意中哼出了一段不成調的旋律。這段錄音被當作無用資訊封存,但林默卻將其截取,匿名發送到了姜毅的手機裡。姜毅反覆聽著這段旋律,他那被塵封多年的記憶忽然被觸動——這是一個二十年前早已停播的、相當知名的兒童節目《星星樂園》的主題曲。
地圖、旋律……姜毅的腦中靈光一閃。他衝到檔案室,翻出了二十年前的城市規劃圖,找到了當年《星星樂園》的錄製地點——一個早已廢棄的遊樂園。他將那張匿名地圖覆蓋在舊規劃圖上,驚駭地發現,綁匪釋放人質的地點,正好對應著遊樂園裡幾個主要設施的位置!
這不是綁架,這是一場模仿童年記憶的「遊戲」!姜毅的背脊竄起一股寒意,他猛然想起之前被忽略的受害者證詞。他們都說『什麼事都沒發生』,但他們也提到了一些被當作精神錯亂的零碎細節——有人被迫吃下棉花糖和生日蛋糕,有人被迫坐在旋轉木馬上聽著重複的音樂。這些不是『沒事』,這是一場表演!一個更完整的輪廓在他腦中浮現:兇手不為錢財,受害者都是富商子女,而作案手法又充滿了對逝去童年的懷舊。這群綁匪,很可能本身就是一群生活優渥、卻內心極度空虛的富二代。他們憎恨自己被金錢填滿、卻缺乏關愛的童年,而《星星樂園》是他們那代人唯一的共同慰藉。他們綁架的不是別人,而是過去的自己;他們強迫人質扮演的,正是那個『快樂的童年玩伴』,陪他們重溫一場從未擁有過的、完美的童年派對。這是一場為了尋找存在感的、病態的自我救贖。而引爆這一切的導火線,姜毅突然想起最近在報紙財經版角落看到的一則短訊,很可能就是那則「廢棄遊樂園即將拆除重建」的消息!那個承載了他們唯一美好回憶的地方即將消失,這種恐懼,迫使他們必須在一切化為烏有前,用最極端的方式,將記憶永遠地刻印下來。
姜毅立刻向上級報告,但周隊長等人對這種「異想天開」的推論嗤之以鼻。在被百般阻撓後,姜毅決定獨自行動。他算準了下一個「設施」的位置,提前在廢棄的旋轉木馬旁設下埋伏。
週五深夜,綁匪如期而至。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後,姜毅憑藉一己之力,成功逮捕了這個由幾位心理扭曲的富二代組成的犯罪團夥。
案件的偵破,讓整個警界高層震驚。他們不得不承認,這個被他們視為「老古董」的警探,擁有著無可替代的敏銳直覺。在媒體的大肆報導和輿論壓力下,他們只能順水推舟,不僅將姜毅調回重案組,更是破格提拔,讓他組建一支專門應對特殊案件的「特別調查科」。
在任命發布後,周隊長皮笑肉不笑地對姜毅說:「姜毅,高層很看好你。這個『特別調查科』就交給你了,專門處理那些最棘手、最容易引起媒體關注的案子。你可別讓我們失望啊。」
姜毅,終於回到了棋盤之上。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D8Df2sUQPR
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6PI54t56yd
第三章:保母的假面
在姜毅被推上新舞台的同時,陳佳妤的報導也掀起了軒然大波。
虐童保母「張慧蘭」和她背後那位長袖善舞的王議員,立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。佳妤的部落格「被遺忘的悲鳴」成了無數網民的聚集地,她持續追蹤報導,不給對方絲毫喘息的機會。
在她的深入調查下,一個驚人的事實浮上水面:虐童保母張慧蘭,正是王國會議員的親小姨子(妻子的妹妹)。兩年前那起被壓下的虐童案,正是王議員在妻子的哭求下,動用國會層級的權勢和金錢的「傑作」。事後他還透過關係,為張慧蘭介紹了新的工作,讓她得以繼續作惡。
佳妤將這層裙帶關係公之於眾,輿論徹底引爆。張慧蘭的惡行,也不再是單純的情緒失控,而是一種有恃無恐的、病態的權力遊戲。她專門挑選那些父母工作繁忙、無暇細心照顧的孩子。白天,她會拍下孩子乖巧吃飯、玩耍的照片傳給家長,營造出溫馨的假象;而到了夜晚,她的公寓就變成了孩子的地獄。
佳妤採訪到一位匿名的前鄰居,對方顫抖著說:「有時候深夜會聽到隔壁傳來壓抑的哭聲,還有那個女人……她在用一種很溫柔、很恐怖的聲音說,『再哭,媽媽就不要你了』、『壞孩子才要被關在黑黑的衣櫃裡』……」
佳妤還發現,張慧蘭會故意將孩子的食物做得極其難吃,然後逼迫孩子吃完,並對著鏡頭「懺悔」自己「挑食」的壞習慣。她享受的,正是這種徹底掌控一個弱小生命的、如同造物主般的快感。為了讓報導更具穿透力,她花了好幾個晚上,瀏覽著各種獨立藝術家論壇,憑藉著她作為記者的敏銳直覺,她找到了一位風格陰暗、極富表現力的匿名插畫家。她說服了對方,將鄰居描述的「溫柔而恐怖的聲音」和受害女童的恐懼,繪製成一幅幅極具衝擊力的黑白插畫,與報導一同發布。文字的冷靜與插畫的殘酷形成了強烈對比,讓讀者的憤怒達到了頂點。
為了將輿論的火燒得更旺,佳妤帶著攝影師走上街頭,進行隨機採訪。她的問題很直接:「對於近年來頻傳的虐童案,您有什麼看法?」
麥克風遞到一位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媽媽面前,她氣憤地說:「看法?就是無助和憤怒!我們把孩子交出去,期待的是專業的照顧,結果卻是這樣。每次出事,大家憤怒過後,法律真的能還給孩子公道嗎?還是只是又一次的輕輕放下?我們這些家長每天都活在恐懼裡!」
一位看起來斯文的中年上班族對著鏡頭搖頭:「我們的體制,似乎總是在保護犯錯的人,而不是受傷的人。有權有勢的人總有辦法鑽法律的漏洞,不是嗎?這次這個保母,背後有國會議員,我敢打賭,最後肯定是用精神問題當藉口,高高舉起,輕輕放下。對他們來說,這只是一件需要處理的『公關危機』,但對那個孩子來說,是一輩子的傷害。」
這些充滿無奈與憤怒的聲音,透過佳妤的鏡頭傳遍了整個網路,讓原本就沸騰的民怨,達到了即將爆炸的臨界點。
很快,面對著可能毀掉自己政治生涯的巨大醜聞,王議員做出了最冷血的選擇。他召開記者會,聲淚俱下地表示自己「大義滅親」、「識人不明」,並立刻與保母切割;同時,他找來最頂尖的律師團隊,為保母申請了精神疾病鑑定,試圖以「間歇性精神障礙」為由,將這把火徹底撲滅。
佳妤的調查之路也開始變得異常艱難。她試圖尋找兩年前那起案件的受害者家屬,卻發現他們早已搬家,不知所蹤。她去採訪保母的鄰居,所有人都對她避之唯恐不及。一天深夜,她下班回家時,甚至發現自己機車的剎車線被人剪斷了。
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恐懼。但她不知道的是,在她看不見的地方,一隻無形的手正在為她掃除障礙。
- 剪斷她剎車線的小混混,第二天就在家中離奇地被自己養的鬥牛犬咬成重傷。
- 當年那起案件的受害者家屬,早已在王議員的壓力下,簽訂了附帶高額賠償金的保密協議並搬離了這座城市。正當佳妤一籌莫展時,那家人的委任律師突然收到了一份匿名郵件,裡面是他操作其他案件時的違法證據,迫使他主動聯繫那家人,告知他們當年的協議因程序不正義而存在瑕疵,已不再具備法律效力。
- 林默不僅將王議員的黑錢轉走,更是利用自己對稅法的精通,將這筆捐贈設計成了一場完美的「合法陷阱」。他以王議員の名義成立基金會,並簽訂了不可撤銷的、長達十年的信託捐贈協議。這份「善舉」讓王議員在輿論上無法否認,但同時,這筆來源不明的鉅額資金流動,也立刻觸發了稅務部門和金融監管機構最高級別的調查。王議員不僅失去了錢,更被自己親手「捐贈」的行為,送上了被徹查的審判台。
林默在圖書館的電腦前,看著焦頭爛額的王議員和被各種官司纏身的律師團隊,眼神平靜無波。他已經摸清了這張關係網的所有節點。
現在,是時候收網了。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A98OnyYkO5
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l2164jIacV
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HZ7y66dNTM
第四章:人偶師的審判
林默為保母張慧蘭和王國會議員,各自準備了一場精心設計的「審判」。
對保母的審判——將假面變成真實地獄。
張慧蘭在律師的安排下,住進了一家高級精神療養院,等待鑑定結果。她表現得楚楚可憐,時而哭泣,時而呆滞,完美地扮演著一個精神病患。
林默駭入了療養院的中央控制系統。他要做的,不是讓她發瘋,而是將她曾經施加的、最惡毒的心理折磨,千百倍地還給她,讓她親身體驗自己創造的地獄。
- 聽覺的詛咒:夜深人靜時,張慧蘭的耳邊會響起她自己那溫柔而惡毒的聲音,從房間的各個角落傳來:「再哭,媽媽就不要你了……」、「壞孩子才要被關在黑黑的衣櫃裡……」。她捂住耳朵,聲音卻直接在她腦中響起。當她驚恐地叫來護士時,護士卻一臉茫然地告訴她:「張女士,這裡非常安靜。」
- 視覺的恐懼:她房間的電視,會在午夜自動打開,播放著雪花畫面,中間夾雜著一閃而過的、受害小女孩那充滿恐懼的眼睛。她看向窗戶,會看到一個模糊的小女孩身影一閃而過;她看向鏡子,會看到自己的倒影瞬間變成那個小女孩,對她露出怨毒的表情。她尖叫著打碎鏡子,卻只換來一針鎮定劑。
- 感官的地獄:這是林默最惡趣味的部分。他透過控制療養院的空調系統,讓張慧蘭的房間溫度在深夜驟降,模擬被關在冰冷衣櫃的感覺。他讓送餐機器人送來的食物,味道永遠像是放置了一天、難以下嚥的殘羹冷炙。他甚至在她每天必喝的牛奶中,透過被他控制的送餐機器人,加入了一種從普通草藥中提取的、能與特定鎮定劑產生交叉反應的生物鹼。劑量被精確計算到微克,單獨服用完全無害,但與療養院給她開的常規藥物結合後,就會產生輕微的、難以追查的致幻效果,完美地將她的「表演」變成「現實」。
在持續的折磨下,張慧蘭的精神徹底崩潰了。在一次公開的心理評估會上,當著所有專家和記者的面,她不再是表演,而是發自內心地蜷縮在牆角,對著空氣尖叫、求饒:「我不敢了!我再也不敢了!求求你放我出去!」她開始瘋狂地描述自己如何被關、被打、被威脅,但她描述的,卻全都是她曾對那個三歲女孩做過的事。
她最完美的擋箭牌,成了她永恆的、無法逃脫的現世報。
對王議員的審判——用權力摧毀權力。
王議員最大的依仗,是他與幾位政壇大佬的緊密關係。林默不動他本人,而是從他的根基入手。
他利用深度偽造技術,製作了一段影片。影片中,是王議員在他最信任的辦公室裡,對著一個「心腹」,得意洋洋地講述自己是如何「擺平」保母案,並嘲諷那些支持他的選民是「一群好騙的蠢豬」。
這段影片,沒有被公之於眾。而是被林默分別匿名發送給了王議員在政壇上最大的幾個競爭對手,以及那幾位一直被他巴結的政壇大佬。
幾天後,王議員發現,他所有的政治盟友都開始疏遠他,他參與的所有提案都被否決,他過去的黑料被政敵一個個拋出。他不是被法律審判的,而是被他最為看重的「權力遊戲」的規則,徹底地拋棄和吞噬。他的政治生命,就此終結。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Gx01ExfT51
2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UAYb6CCPyh
第五章:棋盤之上
虐童案以一種大快人心的方式落下帷幕。保母被鑑定為「重度精神病患」,被強制送入戒備森嚴的醫院,永無出頭之日;王議員則在醜聞纏身中,宣布退出政壇。
陳佳妤的系列報導,為她贏得了年度最佳新人記者的殊榮。她的名字,開始在新聞界嶄露頭角。
而新成立的「特別調查科」裡,姜毅卻陷入了更深的困惑。辦公室裡,一個剛從警校畢業、充滿幹勁的年輕下屬小李敲門進來,手上拿著一份行政報告:「姜科長,這是上週的結案率統計,我們科因為『週末綁匪案』的緣故,數據非常亮眼。」
姜毅只是點點頭,目光依然鎖定在牆上那張貼滿了「保母虐童案」新聞剪報的白板上。
小李猶豫了一下,還是忍不住問道:「科長,我聽說您偵破綁匪案,只靠了一張地圖和一首歌……這種辦案方式,真的可靠嗎?萬一只是巧合呢?」
姜毅沒有回頭,只是淡淡地說:「小李,當所有巧合都指向同一個答案時,它就不再是巧合了。」
他揮手讓小李出去,辦公室再次恢復了安靜。他的思緒回到了這兩起看似無關、卻都有一種相似的、過於「完美」終局的案件上。他開始相信,那個神秘的「棋手」並非一時興起,而是一個持續在暗中活動的存在。而這一切的風暴,似乎都圍繞著一個人——陳佳妤。
夜裡,他再次坐在那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裡,舉著望遠鏡,觀察著那個便利商店的騎樓。他的目標不再是尋找證據,而是觀察那個女孩,觀察她身邊所有的人。
他看到陳佳妤像往常一樣,笑著將一份便當放在那個流浪漢身邊,絮絮叨叨地講著自己今天的採訪,講著她一定要找出當年那個神秘的「線人」。
姜毅的視線裡,只有那個充滿活力的女孩。他完全沒有注意到,女孩身邊那個蜷縮在陰影裡、毫不起眼的流浪漢。
但,棋盤上的三位主角,在這一刻,終於第一次,被框進了同一個畫面。
他們的命運,已經緊緊地交織在了一起。
ns216.73.216.6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