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奈川衝浪裏,是浮世繪畫家葛氏北齋的木刻版畫作品。大約在1830年代間完成,是富獄三十六景之一。描繪了神奈川外海的漁民捕魚的狀況,海上掀起的巨浪讓場景看起來驚心動魄,反映出了漁民為了生存努力對抗大自然的姿態。在剛開始大約有刻印了一千多幅,但現今留存的約一百幅,大多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。同時也是葛氏北齋最有名的畫作之一,有許多二創作品、重新繪製等等。
這幅畫由富士山、船、浪、屬名構成。可以看到波浪以數種方式繪製而成,碎浪、海浪、較為平靜的波等等,是這幅畫的一大特色。當觀看這幅畫時,最後眼睛的焦點會放在富士山上,在這種有特定主題的繪畫方式中,此幅巨作算是相當有名。除此之外,也用上了當時流行的遠近法,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作品。若想知道更詳細的繪畫技巧,可以去看vt拉電的介紹。
這幅畫不只有近與遠的對比,還有動與靜的對比。據傳言,梵谷看到這幅畫後,便創造出了星夜。除此之外,德布西也將此作的複製畫掛於練琴室中,從其得到靈感,創作出海這首音樂。德布西是印象派的音樂家,其知名作品是雪上足跡。回到神奈川衝浪裏,他用到了過去少見的藍色,當時候藍色顏料比較珍貴,不只是原本日本有的靛青色,還用上了國外流行的普魯士藍。據說,葛氏北齋是日本當時第一個將普魯士藍放入大眾藝術作品中的人。
說說葛氏北齋,他是1760年代到1850年代的浮世繪畫家,其最有名的作品為富獄三十六景,還有北齋漫畫。北齋漫畫是一本折繪本,以市井百態、山水禽獸、妖怪等等作為主題。同樣也使用了當時知名的遠近法。葛氏北齋的一生都在畫畫,根據他所言,他六歲開始就喜歡畫畫,直到死前都一直在畫畫。有趣的是,葛氏北齋一生換過三十餘次的筆名,最知名的葛氏北齋這名字只使用了五年之久,很快就被換掉了。
來說說浮世繪,浮世繪是一種起源於日本17世紀,流行於18與19世紀的一種畫風。女子、歌舞伎、花鳥風月、風景與春色圖等等,都在其創作範圍內。當時,世間百態、俗世百景皆是創作主題,由於題材常取自人間鬧市,所以也被稱為平民也能享受的繪畫。當時運用了活版印刷技術,讓畫的價格大幅降低,甚至傳到西方引領風潮。像是知名的左拉像,其背景就有浮世繪的蹤跡。畫家不只有葛氏北齋,還有東洲齋寫樂、喜多川歌磨等人。
兩千年時,葛氏北齋被列為百位千禧名人之一。他臨死前的一句話,最能夠體現他的一生。他表示,希望自己再多活五年,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。至於富獄三十六景,其實是葛氏北齋晚期的作品,當時的筆名根本就不是葛氏北齋,當時自稱為為一這名字。至於三十六景,因為太受歡迎的緣故,又追加了十景。最終為四十六景。每幅都以富士山的局部近景為視野終點,描繪了人們的生活百態還有努力生存的模樣。不只如此,每幅畫都有實際視點,下次去日本時,不妨找找看吧!
ns216.73.216.6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