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介紹了我主修的科系,是和舞台設計相關的,但按照學校學科的分類,我其實是屬於音樂領域的。
所以除了主科之外,我還讀了一堆音樂相關的東西。
所以,藝術大學的音樂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?
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o6igsngelN
首先是去年一年級的時候,所有人都必須讀solfege(唱名)與和聲學。
一開始學校在入學前,發了幾條基礎預習的教學影片讓我們看,讓我們先掌握基礎的樂理知識。
然後傻傻的我就真的認真地把所有影片全看完了,結果就是分班試考出來的成績比我的實際能力高出了不少,結果分到等級中上的班別。
要說我在入學前的音樂水平是什麼情況,就是連五線譜也不會看,完全不會任何樂器演奏,唱歌也會跑調的音樂白痴。
而和我同班的人平均是怎樣的水平,就是每人至少會一兩種樂器,一看到樂譜就能輕鬆唱出高音,有些甚至是會自己作曲的人類。
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水平好嗎!!!
當時我每堂真的很認真地上課,希望可以靠出席率挽回分數,不過唱名最後還是只拿了個合格。(雖然其實不用重讀就很好)
和聲學成績其實還好,但因為讀了一年我依然搞不懂那些音階和音對我有什麼用,所以今年就兩科都沒繼續讀下去了。(二年級變成選修科目了)
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EbTRTfWert
除了樂理之外,在大學讀音樂還有很多理論可以讀。
首先就是最基本的西洋音樂史。
從葛利果聖歌開始,一直延伸到什麼中世紀、巴洛克時期、古典派、浪漫派等等,學習每個人時期的音樂風格,以及認識各位代表作曲家的名作。
除了講解樂器編成、整體聽感的變化之外,還會從樂理結構、作曲法等方面進行解說,上面樂理堂上提及過的那些名詞和概念又會再次出現。
作為音樂白痴,我讀完之後的感想是蠻喜歡浪漫派的。曲風比較多元化,演奏也比較多變,我個人挺喜歡那種帶有強烈情緒渲染力的演奏。
在這裡推一下我喜歡的歌:
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a1w5ExnOMC
除了音樂的歷史之外,也有「日本音樂研究」、「民族音樂研究」之類的,專門探討不同國家及文化背景的音樂的課堂。
其實內容本身還好,就是老師講課的方式太悶,害我每次上課都沒在聽。(喂
日本音樂研究裡介紹了雅樂、琵琶、三味線、歌舞伎、能劇之類的,基本上所有傳統藝術都涵蓋了。
民族音樂研究就是看看每個地方的原始文化都有怎樣的樂器,音樂在它們的文化裡有什麼作用,各自又發展出怎樣的音樂體系之類的,總之是非常學術性的東西。
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rDCTIcpZVk
其實根據自己的主修,學習另外還能學樂器、合奏等課堂,不過由於我沒有選那些課,所以無法跟大家分享啦。
最後放上最近在「藝術文化論」的課上老師放給我們聽的歌(絕對不能只有我一個受到魔法攻擊)
如果你對我的留學生活分享感興趣,歡迎按讚收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