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散酒園》在異鄉愛丁堡,一位來自香港的設計工作者 Cecilia,帶著一段破碎的感情與一顆尚未癒合的心,試圖從舊有的生活中抽身。她沒有轟烈的逃離,只是收起最後一場展覽的圖稿,把自己打包成行李,在這座氣候濕冷卻風景溫柔的城市裡,重新尋找生活的節奏與意義。
教會,原是她心中安放信仰與歸屬的地方。在這陌生的土地上,她與來自同鄉的牧者、弟兄姊妹們一同開拓屬於香港移民群體的新信仰家園。她遇上了阿John,一位沉穩、忠誠、信主多年,卻對制度服從有餘、反思不足的弟兄。他們在搬家、查經、聖誕報佳音中走近,在制度爭論與信仰理解中漸行漸遠。
當教會逐步發展,理念的歧異悄悄浮現:Cecilia堅信信仰群體必須建立在開放、民主與問責之上;而在一些人眼中,她的提問與堅持成了「不順服」、「擾亂秩序」的標籤。一次委員會的突如其來解散,一場以「屬靈理由」為名行動,讓她在眾人熟悉的眼神中,慢慢變成了教會裡的異數與他者。
在這片酒香與灰濛交織的城市裡,Cecilia選擇不再沉默。
《散酒園》不是一部關於信仰勝利的故事,而是選擇與犧牲的紀錄。它寫的,是那些願意站出來發聲卻被誤解的人,是在信仰與制度間尋找真誠的人,是那些曾經相信「家」可以有對話、有彼此的地方,最後卻不得不安靜離場的人。
這是一部為沉默中仍選擇說話的人而寫的小說。
一封獻給流離者的書信,一首給信念留下的詩。
哪怕最後,走的人只剩下一個。哪怕,如今披著風,孤單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