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贖夢》,2025
因為行銷太厲害所以進了戲院,最後發現最好看的就是行銷。
片尾曲也不錯聽,張家輝可以考慮下次拍個MV就好。
總覽
劇情無甚新意,在中間已經能猜到整件事的始末,令下半場更難捱。最初有披著一點玄幻靈異的外皮,但沒多久就只剩下陳腔濫調的精神病。對白欠缺修整而顯得生硬,很多時為了塞進一些多餘的資訊,把整句句子的結構變得完全不像日常對話。
鏡頭和切場面也有種令人出戲的突兀,淡出到純黑的次數多得有點拖慢節奏。感覺切鏡頭是和文筆一樣不起眼但攸關順暢度的東西,一般來說我也很少留意到這些,但本片的場面切換實在太顯眼了。
演員其實演得不錯,但是在劇本的限制下也只能這樣。
音樂還是很亂。明明有主題曲為什麼不多用一下!把片中數次出現的英文歌換做主題曲的純鋼琴版也很不錯了啊!還有那些用來嚇人的聲效,老梗到不行!還嚇不到我!(本貂已經超級容易被嚇的了!)
性別意識差到不行。
客串的戲份迷到不能再迷。
下有劇透
下有劇透
劇情
主角文醫生是個精神科醫生,會違反醫生守則,調查病人的家底和個人背景,務求從根源解決病因。
蔡辛強則是個飽受失眠和惡夢困擾的夜更的士司機。
因為疲勞駕駛,蔡辛強某晚發生車禍,法庭要求他做個精神鑑定,令文蔡二人打上交道。
本片走恐怖路線,前中段蔡家裡的符咒和神神化化的妻子似乎在暗示故事有靈異成分,不過隨著文醫生的調查越發深入,最後發現成因不過是心理問題,和怪力亂神無關。
蔡辛強以前是股票經紀,在金融海嘯時和妻子輸掉了整副身家,於是決定背叛信任自己的客人兼老友,騙他簽名把錢轉給了自己,令老友無力還債,最後老友攬著全家自殺。
極度愧疚崩潰之下,蔡辛強夫婦都患上極度嚴重的精神疾病,覺得老友一家的鬼魂一直想找自己報仇。
文醫生查出真相,用暴露療法強行叫蔡辛強自首,然後蔡辛強自首後就突然內疚全消,病也好了。
鬆散的劇本
劇本了無新意,尤其在中段去除掉靈異成分後,情節變得更一目了然也更無聊,同時失去了恐怖的氛圍,變成穿插著嚇人情節的查案故事,但觀眾已經知道那些恐怖夢境都只是精神病人的幻覺,令這些橋段除了維持電影調性外別無他用,亦拖慢了查案的節奏。
文醫生和蔡辛強的個人故事雖然在母題上有所扣連,但除此之外沒什麼相近之處,兩邊感情上的聯繫亦不足,兩條故事線無法緊扣,予人拖沓之感。
劇本和對白都不夠精煉,使整部電影看起來更鬆散。電影的開場講述了文醫生私訪懷孕少女一事,但考慮到之後會出現聽證會,其實沒必要特地花那麼多鏡頭篇幅去說這個前設故事。這段內容拖慢了蔡辛強的出場,又只表達出文醫生喜歡私訪這點,我覺得這段完全可以刪掉。
而且劇本應該有更改過,從一開始蔡辛強的惡夢中,鬼怪一直喊著「好熱」和外貌半融化來看,一開始的設定應該是老友一家是自焚死的,但後來改成了服藥自殺。我推測是因為中途編導組多加了個「老友一家和蔡辛強夫婦的合照」這個關鍵物品,然後又突然醒悟如果自焚的話這張相片只會化成灰燼,所以就改掉了自殺方式,令惡夢和事實有那麼一點出入——不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,只是有點不連貫而已。
同樣,對白充斥著很多重複的資訊,感覺編導有點太低估觀眾的推理能力,把無論大小的資訊都塞進對話中生怕被錯過,例如院長第一次出場和文醫生對話,提到文醫生喜歡私訪、不是第一次被投訴、工作能力高這幾點,但這些資訊不是在懷孕少女的故事中已經見到,便是在之後的聆訊重複,整幕的對話淪為内容農場一般的水字數。
夢不夠夢
作為一部片名中有個夢字的電影,本貂本來期望電影中的夢情節會有跟《潛行凶間》 (Inception) 和《盜夢偵探》 (Paprika) 類似感覺的紛亂和隨機——當然我也不是真的要求贖夢會追得上這兩部大師之作,這在規模和預算上都是強人所難。
只是令人失望的是,贖夢連一點夢的感覺也做不到。所有夢的劇情都是最常見老梗的被追殺、墮樓、和怪物躲迷藏,在場景設置和演員表演上都有一種現實的僵化,就好像編導沒有親身經歷過惡夢,只在聽他人描述之後按照現實可能會發生的情景再拍出來。
假如夢是一種難以捕捉的煙霧,我至少期望編導能拍出流水或是被風吹起的薄紗那樣的輕柔,但贖夢就是編導試圖模仿夢的零碎,而把一塊大石敲成碎片,最後情節沉實又瑣碎。
可能是CGI太貴了吧。
說到夢必須要提夢核 (Dreamcore),本貂很喜歡夢核當中那種懷舊和恐懼重疊在一起的矛盾情緒,不過看也知道這個有多難演繹出來,我也沒有期待過贖夢會做得到。贖夢中最夢核的一個畫面是有一個人站在海邊,空中有輛小巴漂浮著,不過可能那圖片是AI gen(我看不清)又怕被發現惹起爭議,那圖只有短短幾幀。
吃過夢核這種好料後,贖夢中那種鬼追人老梗我是吃不太下去了。
恐怖也不太恐怖
全片重度依賴大聲音效和閃現畫面嚇人,說是Jumpscare也不太準確因為我沒有scare。整部電影只有一下嚇到我,而且在揭曉靈異並不存在後,那一點點心理壓力都沒有了。
至於到底怎樣才能恐怖,我也不知道,正在研究當中,研究出了什麼再跟大家分享。
性別意識
有點想抱怨這套戲中的女性角色都很刻板,但仔細一想男性角色也差不多地刻板。該說這是人物塑造問題嗎?
我最不滿意文醫生和父親大和解的情節。文醫生的父親本來就有打罵妻子的傾向,文醫生小時候有次偷了父親的錢去買禮物給母親,但父親以為是妻子偷拿了錢,在暴打糾纏時迫得妻子跳樓了。然後片尾時,文醫生終於坦白那些錢是他拿的,父親也坦白他後來知道是此事的,但只是沒勇氣跟兒子說他知道真相,於是兩人大和解抱在一起好溫馨。
誒不是啊,你們兩個男人迫死了一個女人誒?雖然畫面上是女子被迫到窗邊然後往後躍下,但實際上和你們推他下去無異吧?這是比蔡辛強盜走朋友的錢令朋友自殺還要直接的謀殺吧?不要把你們扭曲的父子情建立在一個女子的鮮血上啊!懂得叫蔡自首怎不叫父親也去自首?真正該變鬼回來復仇的是母親吧?
也許家暴這個字沒必要存在,那些行為就是傷人(生/心理)、殺人、性侵犯、非法禁錮——好像加了個「家」字就往這些罪行上髹了層和諧的油漆。
還有被害老友硬要拖著全家自殺也很莫名其妙,和妻子離婚再申請個破產不好麼?為什麼就因為一個男人連自己在簽什麼都不看清,就要老婆婆、妻子和女兒三條性命來陪葬?
全片只有女性受到傷害誒什麼鬼東西?
怪力亂神劉德華
劉德華的客串真的除了令人迷惑之外沒有任何用途,無端跳出來說自己能夠入夢,然後就沒再出過場了。加上本片根本就不是在走玄幻靈異路線,全片最靈異的就是他,這已經不是格格不入的問題了,是媲美資方突然說「我兒子其實挺有潛質做演員你給個鏡頭他吧」程度的無厘頭了。
片末居然還有個一分鐘多的彩蛋再給他出場一次,意義不明。
全片唯一怪力亂神。
家訪療法
一開始看到文醫生擅自調查病人背景,還輕描淡寫居高臨下地叫少女自愛,我以為導演想表達這個人有彌賽亞情結,後來才看出導演只是想說這個人很好人。那麼我暫且先按著敘事邏輯認為他這樣淺薄的家訪是有用的,而非個人感覺良好多管閒事。
散場後朋友問,假如現實中有醫生這樣做,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?
這背後實在牽涉太多條件和假設,討論了一會,總結出他的想法是,如果醫生能用治療十個輕症病人的時間來令一個病人痊癒,這樣才對根治問題有幫助;而本貂則覺得要去看醫生的有可能就是靠一次會診和那些藥物吊命,如果見少一次醫生,某些病人可能就永別了,所以比起去拯救一個人(還得假設真的救得了),還是先吊著那十個人的命吧——
可是,讓那十個人就此在生死邊緣痛苦掙扎是好事麼?我不知道。
無論如何,創傷終究不是簡單一次或幾次家訪能夠處理得來的事。在這個生活成本高昂的社會,很多時連逃跑都是個負擔不起的選項,無法隔絕傷害,又如何開始療傷?
有點說太遠了。
其他碎碎念
主題曲真的挺好聽(歌詞不予置評),沒在電影中使用實在太可惜了。
我衷心希望劉德華彩蛋不是他們要拍續集或外傳的預告。
行銷挺有新意的,還能成功紅得起,確實厲害。
看完電影之後連續兩晚都失眠到接近日出,這失眠詛咒居然還會傳染的嗎?
ns18.117.114.211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