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的麵包,對我而言,不僅是一種味道,更是一段藏在回憶中的時光。時至今日,再走進麵包店,望見四片裝的方包售價達十二元,一個普通的肉鬆芝士包接近二十元,甚至最簡單的腸仔包也動輒十多元,內心不禁感嘆:麵包,真的不再便宜。
我最喜愛的,是沒有餡料的鹹豬仔包。包身脹卜卜的,大約一隻手掌長,表面灑滿芝麻,外皮微脆,內裡煙韌,帶著淡淡鹹香。這些麵包雖然沒有花巧裝飾,卻有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。當年放學回家,總會走進街角的小麵包店,花幾元買幾個,一邊走一邊吃,簡單而滿足。可惜,如今這些包已在大型連鎖店中絕跡。偶爾或許還能在某些舊區的小店中遇上,但已是難得一見。
另一款讓我念念不忘的,是甜餐包。它同樣沒有餡料,表面似乎塗上一層蜜糖,經焗烘後散發出微脆的焦糖香。我最愛吃的,是那層甜甜的皮,每次一買到,總會第一時間小心地搣起來放進口中,慢慢咀嚼。外層微甜,內裡柔軟,溫暖而滋味。我小時候甚至可一次食上四個。有時在酒樓偶然見到,我必定會點來懷舊一番。也曾在老式街坊麵包店裡見過,但在講求效率與多樣化的大型連鎖店中,這些樸實的麵包早已絕跡。
隨著時代變遷,麵包也不斷改變。現今的麵包款式新穎多樣,造型精緻,選擇繁多,價錢亦水漲船高。雖然這些產品外觀吸引,但我心中最牽掛的,始終是那些看似平凡卻蘊含人情味的舊式麵包。它們沒有浮誇的包裝,沒有奪目的裝飾,但對於像我這樣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,那正是真正的滋味。
我仍然記得在八十年代末的一次經歷。當時我與堂兄經過一間相熟的街坊麵包店,恰巧一盤熱騰騰的火腿蛋包剛出爐。堂兄頑皮,竟故意衝上前將整盤麵包揼扁。正當他得意忘形之際,店主從內走出,原來店主已目睹一切。結果我嫲嫲要為我們的過錯賠償整盤麵包。這段插曲雖是兒時小事,卻一直深深刻在我記憶之中,現在回想起也不噤偷笑。
昔日的麵包,不單是一種食物,更是一種情懷。它承載着成長歲月的點滴,代表著童年的幸福時光,也反映出一種生活的踏實與親切。如今,舖租物價上漲,小店凋零,這些記憶中的滋味已漸漸消失。但我仍然期望,某日能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,再遇見那一個灑滿芝麻、簡簡單單的豬仔包,或是一個剛出爐、甜皮微脆的甜餐包。那一口滋味,或許比任何華麗的包款都更真摯,更能喚起一份帶有人情味的溫暖。
ns216.73.216.146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