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的,這次丹娜絲的登陸是真正意義上的「百年難得一見」,嘉義布袋睽違120年為颱風登陸地,少了護國神山的大岩壁,嘉南地區差點被夷為平地(雖然本來就是平原),據說全台有好幾十萬戶停電,災情嚴重,菜價又要突破天際惹。希望各位能順利挺過這次逆境。
話鋒突變一下,不知道為什麼,我寫日記時如果開頭不加個「是的」就會渾身不對勁,寫了這麼多集,這似乎變成了一種儀式感,有點像是keroro軍曹說話時最後一定要加個「是也」,國中女孩們被煩的時候一定要說聲「吼唷」一樣,這種日常不經意間而成立的自我拘束,就是所謂的習慣。
養成習慣,內化成如果一天不做渾身難受的狀況,其實是再普遍不過的常態,代表著你的身體正遵循著一套它所認為正確的生活方式,有助於規律作息,寧身養性,代表著你的人生已經成功在瞬息萬變的步調中踩穩腳步,步入正軌也是指日可待的事......吧?以上都是我亂掰的,我又不是這方面的專家。我只是單純好奇,所謂的「習慣」究竟有什麼涵義?
AI所言的習慣,叫做「長期形成,不易改變的行為模式與地方風俗」,而中華民國民法第一條前段也有說:「法律所未規定者,依習慣」,可知習慣的影響力有多大(所以有多大?)。而習慣也有分大眾小眾,大眾的無非就是散步、滑手機;稍微小眾的可能就是挖鼻孔、抓屁股之類的,再更小眾一點的......怕被ban所以不寫。
習慣象徵著一個人的特性,潛意識中的反射作為,心理學從習慣來深入了解一個人的生平看來也不無道理。而多數人所接納認可的習慣,也成了社會運作的重要樞紐。遵循習慣彷彿是群居生物必有的傾向,而那些特立獨行便自然成為被人側目的異類,那些人的習慣就被稱作「怪癖」。
但習慣又如何?怪癖又如何?只要不影響到別人,不威脅到社會安全與公序良俗,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做自己,沒有人有資格能對你說三道四。
習慣在某些程度上鑄就了我們,那麼從社會慣習中找到自己的「怪癖」,算不算是一種自我探索?那麼我在日記前面都會加「是的」之癖好,又反映了我潛意識的什麼狀態?
在坐等心理學專家幫我解惑的同時,在此獻上今日單曲:由Ava Max所演唱的So Am I,有時要當個社會化的普通人並不容易,但你絕不會是孤身一人。
大家都有自己的怪處,而也應該學會理解包容別人的怪處。
跟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,因為我也一樣。
JAM
2025.7.7
ns216.73.216.6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