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了大半个小时地铁,唐海终于到达了这条线路的终点站。走出站口,夜风扑面而来。他犹豫了一下,又拐进了路边的一家小超市,要了一条玉溪烟。他把烟揣进兜里,又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,一路向山里走去。作为军用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军方格纳库当然不会设在市区。哪怕是到这里的道路,也被悄悄隐藏了起来。唐海轻车熟路地摸进一条山间小径,又穿过一片安静得过分的小树林,眼前终于出现了一面沉重的铁门。他定了定神,刷了指纹,又靠近虹膜识别器。"滴——"低沉的电子声响起,厚重的铁门缓缓向两边开启。穿过一条长长的昏暗走廊,在微弱的灯光尽头,唐海终于看到了那头庞然大物,盘古。即便是他,看了无数次,心脏依然会在这一刻,轻轻一跳。"不管看多少次,这家伙都太了不起了。"唐海仰头,默默地打量着面前的巨型机体。
盘古,全高15米,空载重量55吨。左臂装备攻防一体的盾式折叠剑。外表看似半臂长的盾牌,实则内部藏着一柄名为【青缸】的粗刃长刀,只需一次旋转,即可变形突击。右臂,是一条极拟真的机械臂,五指灵活如人类,手中握着名为【养由基】的磁轨炮,射程与动能远超传统火器。小腿前缘各自搭载着一把铡刀式近战武器,即使失去上肢,也能以腿部劈砍敌人。背部,驮着由轰-6战机改装而成的飞行背包,肩部两侧伸出的大型加特林机关炮,机翼下挂载着六枚多用途导弹。更深处,腰间收纳着两门折叠式鱼雷发射器,专为近岸与浅水战斗设计。从近战、中程到远程,从陆地到水下,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全域打击。但最引人注目的,仍然是盘古那张近乎拟真的人脸——用于监测的两个监视器,位于下颌处的喷嘴,以及太阳穴位置镶嵌着两门小型机关炮,冷漠的轮廓线条下,是一种人类本能感到不安的表情空白。当然,现在最让工程组头疼的,不是武装系统,也不是机动性能,而是动力。如何让这个钢铁巨兽飞得又快又稳,真正实现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快速部署与回收,才是唐海和能源技术小组的主要研究课题。但唐海的感情,远不止是面对一台精密武器的敬畏。他参与过盘古的每一寸成长。作为动力系统总技术负责人,盘古的能源路径的计算,外装甲结构的修正,电路的调试,乃至操作系统最初的框架搭建,唐海都有份亲手参与。连"盘古"这个名字,也是唐海取的。他就像是这台机体的父亲,亲眼看着它从零件堆里一点点拼装成型,最终成为这座格纳库中沉默的巨人。唐海缓缓吐出一口气,嘴角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笑意。"盘古啊,以后,还得麻烦你了。"他轻声说着,抬手,像拍孩子一样,轻轻拍了拍盘古漆黑冰冷的脚踝装甲。金属的回响声,在空旷的格纳库里,悠长地回荡着。
"哟,又来看儿子了?"不远处,传来了一阵洪亮的声响。唐海抬头一看,不出所料,整备师王志行叼着烟,热情和他打招呼。王志行是一位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,年轻时就是后勤兵,退伍后就留在了部队里继续干整备,整台盘古的实际建造装配正是由王志行团队负责的。如果说唐海他们是盘古的父母,那王志行团队可以说是盘古的接生医师。"哈哈是啊。对了王叔,这是我和林砚一起,买来孝敬您的!"说着,他就把刚买的烟递了过去。王志行看着烟盒上"玉溪"二字,哈哈大笑,"要我说,还就是喜欢和你们年轻人打交道!说起来,那个常和你一起来的公子哥儿呢?今天咋就你一个人来?"唐海笑笑,"啊,他不是主要负责机械结构部分么,那部分搞定啦。最近他去研究星轨去了,将来发射盘古用的。我是动力系统还没搭完,所以得接着来加班呐!"王志行抽着烟,颇有些佩服地眯起眼睛看着唐海,"听上次那两个工程师说,从软件到硬件,你都有深入参与?我看他们平时技术上遇到啥问题,也动不动就说'记下来,明天问唐海'。现在机子都搭建完毕了,你还跑来搞模拟飞行。倒是我们这儿吃皇粮的专家和领导们,就是按时上班,领领工资。我看你,志向是大得很呐!"唐海挠挠头,不知道怎么接话比较好。好在王志行没有再为难他,笑了笑说,"去吧,我白天的时候帮你把最新的动力参数输进我们的模拟系统了,你试试。另外,"虽然没有别人,他还是压低了声音,"我帮你偷偷提高了你在盘古系统里的权限。理论上如果你需要,按下启动键后,让操作面板上的摄像头扫描你的虹膜,就可以完全控制这台机器了。"然后他像开玩笑似地说,"但要是你小子真敢启动,给我格纳库开个洞,老子饶不了你!"唐海一边哈哈打趣,一边溜进了旁边的模拟驾驶舱。"嗯,上次的新系统果然牛逼,盘古的速度提升了15%,近战武器的出力也提高了。不仅如此,"唐海一边暗暗分析,一边把操纵杆推到了极限,"就算像这样头朝下180度,整个机体还是能稳稳地向各个方向飞行。最后,我再试试最极限的情况......"唐海矫正了模拟器里机体的姿势,对准远处的目标,打开了全火力爆发系统。一霎时,模拟器里的盘古对着远处打开了所有炮门,子弹、炮弹、鱼类弹和巡航导弹鱼贯射出。"嗯......这个时候果然机体还是会有些不稳定,应该还是因为机体供能压力瞬间提升,导致了系统动力回路跟不上......唉,果然还是要把喷嘴处的自控系统微调一下才行?"他自言自语的时候,无意间一看手表,已经9点半了,再不收工就赶不上最后一班地铁了。他这么想着,刚出驾驶舱,整个人就有些眩晕,摇摇晃晃地站不住,跪了下去。他大喘几口气,苦笑道,"看来比起宁宁姐,还真是找个会照顾人的小护士更适合我呢!"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hdueZLl3Jd
第二天早上,唐海刚刚晕晕乎乎地起床了,就看到一条导师的短信:"今天不用来实验室,请直接去格纳库。上面有重大任务发布。"唐海赶紧洗漱一下吃了早饭后,往格纳库赶。一个小时后,当他赶到现场时,还没进去,他就看到门口停着一架军用直升机,"是什么大人物来了吗?"他满腹狐疑地想着。当唐海最终进到格纳库中央,发现平时冷冷清清的格纳库热闹了很多,几乎整个整备班的团队都在,各种设备嗡嗡作响,通讯台上有人紧张通话。而更多的人,则是围着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身影。他仔细一看,正是林砚的父亲,林伯源,正在一边仔细听取整备班和科学工程团队的报告,一边抬头看着盘古。见到唐海来了,林伯源一改脸上严肃的表情,微微一笑,"啊,我们的大功臣来了。"一边说着,他一边把手伸了出来,"好久不见,唐海。听说你这段时间很努力,成果也颇丰啊!"唐海一边握手,一边做出他招牌动作挠挠头,说道,"林将军过奖。盘古昨天我在模拟系统里测试过了,基本调试得差不多了,只是有些小细节需要改。具体是这样......"他正要继续,林伯源制止了他,并用一个"请"的手势,把唐海和其他人带到了作战分析室,"关于盘古我们一会儿再说,现在我们有个紧急的任务。"
他打开幻灯机,屏幕上显示了几架模糊的,又有点像飞机,又有点像人形机器的机体。"这是我们卫星图拍到的。我们隔壁的邻居,朝鲜,前几年向我们请教了MB技术,之后就杳无音讯了。而这段时间,我们通过卫星图无意间拍到了,他们似乎已经部署了这种奇怪的机体。而且不只是局部,在平壤、罗先、开城等地区都有这种机体活动的痕迹。"林伯源说道。"所以这是一种MB吗?看着似乎更像战斗机啊?"下面有个工作人员提问道。林伯源摇摇头,"我们无法确定。军部试图向他们探口风,他们却三缄其口,只说,希望我们可以派技术员过去细谈。我们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但确认他们MB部署的真实情况,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格外重要。"又有一个技术员提问道,"我们不是一直宣传,中朝两国一衣带水,情如兄弟么?我们热心支援他们的军事发展,透露MB技术给他们,怎么这种时候他们开始装起来了?"林伯源又是苦笑着摇摇头,"所以啊,我让你们多学习技术以外的知识,至少看看新闻。中朝两国,虽然名义上是共产主义阵营的好兄弟,但事实上,从前苏联时期开始,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就一直没有断过。不说这么远,就说这几年,朝鲜在我国边境的核试验愈加嚣张,延边地区频频受到地震和核污染的威胁。"大家沉默了,林伯源最后说道,"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趁着今年中朝建交周年之际,由我们这边派出技术员,去摸清他们MB应用的具体情况。"
这时,他的目光落在了唐海身上,"唐同学,经过我们军部讨论,认为你是最适合的人选。不仅因为你是我们这里最了解MB技术的,同时我们也掌握到,你在学校里修习过韩语,大四的时候还顺利通过TOPIK的4级?"唐海有些如坐针毡,他点点头,"......是的,我确实会说点韩语。但是,我不是军方人员,就这么去执行一个军事任务,真的好吗?"林伯源此时走下讲台,一把把手搭在唐海身上,"唐海,正常情况下,这种任务绝不会交给你这样的学生。但现在,我们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。你懂盘古,懂韩语,受过军事训练。事实上,也正是因为你此时不是军方人员,我们才决定选中了你,这样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怀疑。更何况,万一遇到紧急事件的话,我们相信,经过完整军事训练的你,应急反应能力也会比普通科研人员会更好。"最后,他诚恳地说道,"唐海。林叔叔也真的不想逼你,但这件事,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安危,这个任务也确实只有你最合适去完成。就算是为了大家,请你接下来,好吗?"他怔了怔,心里乱成一团,不仅仅是出于害怕,而是一种说不清的悲伤和抗拒。但他还是低下头,缓缓说道:"林将军,请让我考虑一下,好吗?"林伯源如释重负地笑了:"可以的。给你一天的时间,够了吗?"唐海点点头。从格纳库出来后,唐海依然皱着眉头,思考着自己下一步的选择。无意间,他的手放进了上衣口袋,摸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。他掏出来一看,是赵以宁昨天拍在他脸上的海报,这才想起来今晚有一场她的演讲,于是赶紧一路小跑,往地铁站赶去。
这天傍晚,夜幕低垂,东楼报告厅里已经坐了二三十个学生,气氛安静而庄重。窗外晚风拂动旗杆,发出细微的叮叮声,像一曲低调的前奏。唐海提早到了十五分钟,坐在靠近中间的位置。他本来不擅长在这种正式场合久坐,但今天,莫名地没有一丝烦躁。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口袋里的那张讲义纸,心脏跳得比平时稍微快一点点。七点整,赵以宁出现在讲台上。她穿着一件精心剪裁的玫瑰色套裙,整个人显得格外清冷而干净,像夜色里一抹被月光轻轻照亮的光。她的眼神沉静如水,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,腰线利落,线条柔和而克制,既不张扬,也不隐没,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她那种安静自持的力量。在一片微弱的掌声中,她微微点头,目光扫过台下的学生们——仿佛只是平静地巡视,却在掠过唐海那一刻,停顿了极短极短的一瞬。唐海察觉到了。他心脏像被微风拂过,轻轻一颤,但他什么也没做,只是坐直了身子,目光专注地望着她。
赵以宁微微一笑,启唇开讲:"大家好,今晚我们探讨的话题是——技术到底是为人服务,还是决定人的命运。"她的声音不高,却异常清晰,像夜色里一泓泉水。"技术发展到今天,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工具的范畴。每一次技术革新,都不仅仅是创造便利,也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社会、制度,乃至价值观本身。"她顿了顿,眼神微微一暗:"有时候,技术甚至反过来决定了我们的选择,乃至生存方式——而我们,却未必意识到。"唐海听着,指尖在膝盖上缓缓收紧。赵以宁的话语,像是穿透了空气,一寸一寸触到他的心里。她不是在单纯讲理论。她在讲他的未来,在讲他们之间的距离。
赵以宁继续说道:"个体与系统之间,往往是不可对等的力量关系。一项技术一旦成型,或许就会被别有用心地利用到未曾设想的领域。而当一个人掌握了某种技术,或成为某项技术的关键时,他也许会被推向一条他从未主动选择的道路。"接着,她深吸一口气,说道,"比如,有医学院的同学在这里。你们熟悉的环磷酰胺,是一类氮芥类抗癌药,至今仍是治疗某些血液肿瘤的一线药物。但它的源头是什么?是芥子气——一战中首次大规模使用的化学武器。"台下有人轻轻吸气。"带有氯乙基基团的化合物,到底是武器,还是药物?它是拯救生命的希望,还是夺走生命的利刃?"
她轻轻转了个话题:"还有学化工的同学应该知道,弗里茨·哈伯。他发明了人工合成氨气的方法,极大推动了化肥工业,支撑了20世纪全球粮食生产,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。但也是这位科学家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亲自领导德国的化学武器研究,指挥了氯气等毒气的实战使用,导致无数人死于非命。"她微微吸气,声音依旧平稳:"哈伯——是救人的天使,还是杀人的恶魔?"教室里静得仿佛连呼吸声都凝滞了。
赵以宁目光沉静,继续道:"学习计算机的同学们应该知道,1983年,美国国防部命令所有ARPANET节点统一切换到TCP/IP协议,也就是我们至今仍使用的互联网基础通信协议。互联网,让信息传播空前自由,却也在不知不觉中,成为最锋利的监控工具。"她微微眯了眯眼睛,声音低下来:"由互联网公司提供源头数据,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了普通民众的电子邮件、聊天记录、语音、文件......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棱镜计划。然而,也正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员工斯诺登,或许也是亲自参与了监控民众工作的一员,实名向全世界揭露了这个计划。"台下没有人发出声音。空气仿佛凝固了,只剩下赵以宁沉稳而清晰的声音,在空荡荡的报告厅回荡:"所以互联网,是好是坏?斯诺登,是邪恶的帮凶,还是正义的勇士?"她顿了顿,像给所有人留下思考的余地。
然后,声音变得格外冷静又坚定:"我们常说,技术是中立的。它的善恶,取决于使用它的人。但人本身,又何尝不是中立的?"她扫视着全场,眼神冷静而透亮:"人的善良与邪恶,从来都与他们所处的环境,乃至所身属的体制息息相关。体制能引导人性善的一面,也能放纵人性恶的一面。"赵以宁收回目光,微微一笑,声音柔和却有着无法忽视的力量:"作为法律工作者,我们的职责,正是帮助体制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,抑制诱导作恶的机制。而这,才是决定技术最终走向的关键所在。"说完,她微微合上讲稿,眼神在台下掠过,再次在某处停留了一瞬。唐海坐在座位上,怔怔地望着她。
此时,台下有个女生举手提问:"赵教授,您是法学博士,但却引用了很多科学领域的例子。请问,您是怎么做到跨学科知识这么丰富的?"赵以宁笑了,眼神下意识地掠过台下那个熟悉的身影,轻声答道:"因为,我有一位很特别的朋友。他总是愿意挑战自己的边界,跳出舒适区,去学习很多原本与他专业无关的知识。这种好学的精神,深深感染了我。我也开始尝试打破领域的界限,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整。"她停了一下,目光扫过满座的年轻面孔:"我想,在座的各位年轻朋友们,在未来选择同行者,无论是朋友,还是伴侣的时候,都应该找那种能带着自己一起成长的人。"唐海怔怔地坐在台下,耳根子慢慢烧红了。
ns216.73.216.254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