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tflix的運動紀錄片真的很有意思,常常可以訪問到一些頂尖運動員的成功心得,很有啟發性。
今次分享的,是在《Quarterback》(中譯《四分衛:達陣得分》。 )看到的,被訪者Kirk Cousins,是老牌明星了。
類似被問到,追求完美的心,會否讓他在每次面對失誤時,都會有很龐大的壓力,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比賽表現?
追求完美本身,是對是錯?
Kirk肯定了一點,他的成長期,是被教導了去追求完美的,不作妥協,總之就是要執著執著再執著⋯⋯
可是最終,完美是可能達到的嗎?
Kirk也說了,根本不可能的。
而但就在你日夜追求完美所付出的努力裏,你這個人,就達到了卓越的等級,而卓越(Excellence)也已經很好了。
那就是說,
當你把目標放在追求完美時,你就能得到卓越。
對這一點,我深有同感。
在應付公開考試時期,我就不知為何深深確認了一點:就是當你以「只求合格」為目標去唸書時,你考試的結果,多半會差一點點才合格。
而當你把「良」作為目標去唸書,考出來就多半剛剛合格,中庸水平⋯⋯以上兩段,是我多半同屆同學,包括很親近的朋友們,所得到的結果。
而要是你以誓要拿「優」的決心去唸書,嗯,你成績單上就會見到很多的「良」。這基本總結了我自己,以及考得不錯的朋友們的應考歷程。但想要憑此去拿『優』?亦不可能。
我也不曉得拿到優的人,是怎麼唸書的。
而我想要說的是,這樣的努力態度,亦概括了我接下來的人生觀:
就是你付出過甚麼努力,把目標訂得有多高,你最終得到的結果收穫,大致就在你預期的五到七成之間。
那代表了甚麼?
一定要把目標設定到上天高,對自己的要求,亦不要輕易說出『我已經夠努力了』這種話,你要預期會有消耗率。就想著為了拿100分而去拼命唸書⋯⋯最終就為自己拿了85分而滿足收貨。
要是你從開始就把目標設定在7、80分,我怕你最終會不合格,而還在到處找人問為甚麼。
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8vYV4qYEbT
ns216.73.216.238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