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測試的日子定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,海邊的發射中心充滿了期待與緊張的氣氛。李天明、小周、小丁、謝主任,以及由陳教授介紹的技術團隊全員到齊。
他們的目標是模擬火箭發射的完整流程,測試火箭引擎的穩定性以及衛星分離系統的可靠性。這是他們第一次將理論轉化為實踐,現場的氣氛既興奮又忐忑。
小周負責檢查火箭的燃料系統,他一邊調整參數,一邊小聲嘀咕:「這東西看起來比我們學校的實驗室複雜多了。」
小丁則在一旁忙著校準導航系統,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。謝主任站在控制台前,目光如炬,逐一確認每個環節的準備工作。
他對著對講機說:「各單位注意,十分鐘後進入倒計時。」
李天明站在一旁,手中拿著一疊設計圖紙,心裡既期待又不安。
他回想起自己當初在校園裡的夢想——那時他還是個熱衷於寫程式的普通學生,總幻想著有一天能將自己的技術送上太空。如今,這個夢想即將迎來第一次考驗。
倒計時開始,現場的氣氛瞬間凝重。「十、九、八……」當倒計時到「一」時,火箭引擎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,火焰從底部噴出,火箭緩緩升空。
圍觀的鄉民發出陣陣驚呼,連遠處的海鷗都被驚得四散飛去。然而,火箭僅僅上升了不到五十公里,控制台的螢幕上突然閃現紅色警報。
「引擎溫度異常!」小許大喊,聲音中帶著一絲慌亂。謝主任迅速下令中止任務,火箭的推進系統自動關閉,緩緩降回地面。
幸好,火箭配備了緊急回收系統,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,但這次發射無疑以失敗告終。
團隊聚集在控制室,氣氛低迷。小周沮喪地說:「我們檢查了那麼多次,怎麼還是出問題?」
小丁則一臉懊惱,埋頭檢查數據,試圖找出問題的根源。謝主任拍了拍李天明的肩膀,沉聲說:「失敗是正常的,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什麼。」
經過數小時的數據分析,他們發現問題出在燃料噴射系統的壓力閥上。閥門在高溫高壓下未能穩定運作,導致引擎過熱。
李天明握緊拳頭,心中暗下決心:「這只是開始,我們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。」
那天晚上,李天明獨自坐在發射場邊的沙灘上,看著遠處的海浪拍打著礁石。他回想起校園時光,那些與朋友們在星空下暢談未來的夜晚。
那時的他,從未想過自己會承擔如此重大的責任。他掏出手機,給琳達胡胡發了一條訊息:「今天失敗了,但我不打算放棄。」
幾分鐘後,琳達胡胡回覆:「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,加油!」這簡單的鼓勵,讓李天明的內心重新燃起希望。
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與改進,團隊迎來了第二次測試。這段時間裡,李天明幾乎沒日沒夜地待在實驗室,與小周、小丁以及技術團隊反覆討論燃料系統的改進方案。
他們更換了更高規格的壓力閥,並優化了引擎的冷卻系統。謝主任還請來了陳教授的幾位學生,協助模擬火箭在不同高度下的氣動表現。
測試當天,天氣有些陰沉,遠處的海面上籠罩著一層薄霧。鄉民們依舊聚集在發射場外,議論紛紛,有人甚至拿出手機直播這場「鄉村太空秀」。
李天明站在控制台旁,緊盯著螢幕上的數據,心中默念:「這次一定要成功。」
倒計時再次開始,火箭的引擎噴出更加穩定的火焰,緩緩升空。這一次,火箭順利突破了五十公里的高度,控制室的氣氛逐漸放鬆。
小許興奮地喊道:「引擎數據正常!溫度穩定!」然而,當火箭到達一百公里時,衛星分離系統突然出現故障,無法按照預定計劃釋放衛星。
謝主任果斷下令中止任務,火箭再次啟動回收程序,安全降落。雖然避免了更大的損失,但這次失敗仍然讓團隊感到沉重。
小丁氣得一拳砸在桌上:「我們明明檢查了那麼多次,怎麼還是出問題?」
李天明拍了拍小丁的肩膀,安慰道:「別急,我們已經比上次進步了。至少引擎穩定了,現在的問題只是分離系統。」
他轉向謝主任,堅定地說:「我們再試一次,我相信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。」
當晚,團隊連夜分析數據,發現分離系統的問題出在一個微小的機械卡榫。這個卡榫在高空低溫環境下變得過於僵硬,導致無法順利釋放衛星。
陳教授聽到這個問題後,特地趕來發射場,帶來了一套更耐低溫的機械設計方案。
他笑著對李天明說:「年輕人,你們的熱情讓我想起了當年的自己。這個問題不難解決,繼續努力!」
在陳教授的指導下,團隊對分離系統進行了徹底改造。他們不僅更換了卡榫材料,還增加了備用釋放機制,以確保在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。
這段時間,李天明與小周、小丁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。
他們常常在深夜的實驗室裡一邊吃泡麵,一邊討論設計方案,笑聲與爭論聲交織在一起,彷彿回到了校園時的青春歲月。
第三次測試的日子終於到來。這一天,海邊的風格外清新,天空湛藍,彷彿在為這場關鍵的發射助陣。經過前兩次的失敗,團隊的準備工作更加細緻。
他們不僅對火箭的每個部件進行了反覆檢查,還模擬了數十種可能的故障場景,制定了詳細的應急計劃。
發射場外,圍觀的鄉民比前兩次更多,甚至還有當地媒體前來採訪。李天明站在發射台旁,看著那枚經過無數次改進的火箭,心中充滿了期待與緊張。
小周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著說:「這次我們一定能行!」小丁則在一旁檢查最後的數據,低聲說:「我有種預感,這次會成功。」
倒計時開始,現場的氣氛幾乎凝固。當火箭的引擎點燃,巨大的火焰與轟鳴聲震撼了每個人的心。
火箭穩穩升空,突破五十公里、一百公里、兩百公里……控制室內的螢幕顯示,所有數據都在正常範圍內。小許激動地喊道:「引擎穩定!分離系統待命!」
當火箭到達三百五十公里時,謝主任下達了衛星分離的指令。操作人員按下按鈕,螢幕上顯示衛星順利脫離火箭本體,進入預定軌道。
控制室內爆發出一陣歡呼,小周和小丁甚至激動地抱在一起。李天明緊盯著螢幕,當看到衛星的太陽能板成功展開,開始接收能量時,他的眼眶不禁濕潤了。
衛星的攝影鏡頭傳回第一張圖像,台灣的北部海岸線清晰可見。團隊成員們圍在螢幕前,發出陣陣驚嘆。小許興奮地說:「這是我們親手送上去的衛星!」
李天明看著遠處的發射台,心中默默許下一個願望:天箭科技的成立,只是開始。未來,他們將發射更多的衛星,讓台灣的科技之光,照亮更廣闊的星空。
ns216.73.216.238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