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天明詢問謝主任:「謝主任,發射一枚火箭通常需要多少費用?」
謝主任回應:「其實我們的成本控制得還不錯,因為我們經常進行發射任務,積累了不少經驗。大概每次發射的成本是60萬台幣左右。」
李天明接著問:「那麼如果要把一顆衛星送到400公里高的軌道呢?這樣的任務大概需要多少費用?」
謝主任稍作沉思,然後回答:「這個我還真的不確定,但理論上來說,發射一顆20公斤左右的衛星到三四百公里高的軌道,成本應該會是普通發射的10倍左右。因為在更高的高度,空氣阻力減少,動力需求會有不同的考量。只要速度足夠快,高度夠高,理論上衛星可以進入穩定軌道,消耗的能量相對較少。」
他繼續解釋:「發射過程中,10公里以下的高度是消耗能量最為迅速的階段,因為此時火箭必須克服大氣阻力。到了100公里以上,由於空氣稀薄,火箭的加速效率會提高很多,能量消耗也會相對減少。但即便如此,20公斤重的衛星可能仍需攜帶少量噴射氣體,來調整其進入軌道後的角度,確保衛星能夠覆蓋台灣的指定區域,這樣才能有效發揮作用。」
兩個星期後,李天明與丁總等所有團隊成員來到了發射場,這是位於海邊的一個小型作業基地。琳達胡胡也抵達了,大家準備迎接即將進行的深空發射測試。今晚,他們的目標是進行首次發射,李天明內心充滿期待,希望這次能夠順利成功。
這次的發射並沒有搭載真正的衛星,而是使用了與衛星重量相同的替代物品。隨著倒數計時的聲音響起,現場氣氛變得緊張而興奮:「8、7、6、5、4、3、2、1,發射!」隨著命令的下達,火箭點燃,伴隨著轟鳴聲沖向天空。
起初,火箭的飛行非常順利,一切看起來都在掌控中。團隊成員面露欣喜,大家紛紛慶祝這暫時的成功。然而,當火箭上升至約100公里高度時,問題突然出現了。火箭開始偏離預定的飛行軌道,這顯示出某些部件可能出了問題。
謝主任迅速反應,對李天明說:「這樣下去不行,我們必須馬上啟動解體程序,否則火箭在掉落時可能會對地面造成危害。」李天明點頭同意,隨即指示啟動自爆裝置。
火箭瞬間被自爆裝置炸得粉碎,成功防止了潛在的危險。雖然這次測試並不完全成功,但火箭的飛行高度創下了團隊的新紀錄,這也讓大家對未來的發射充滿信心。
1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.PENANAYhJcb8vjGn
一個禮拜過去了,第二次的火箭發射即將進行。這一次,李天明、小丁、小許等核心成員都在現場,總共三個人加上發射團隊的技術人員參與。依然採取與上次相同的方式,這次沒有搭載真正的衛星,而是使用與衛星相同重量的模擬物品來進行測試。
當天的天氣有點陰,天空中布滿了雲層,但幸運的是,發射還在允許的氣象範圍內進行。倒數計時結束,隨著火箭點火升空,一聲巨響打破了寂靜,火箭快速地衝向天際。從火箭的攝影機畫面中,他們可以看到地面的景象越來越小,台灣的輪廓逐漸變得模糊。隨著高度不斷攀升,火箭最終抵達了預定的350公里軌道。
在進入軌道後,他們開始嘗試釋放模擬衛星。然而,當衛星脫離火箭時,出現了一點角度上的偏差,導致太陽能板未能順利展開。這意味著衛星失敗了,無法正常運行。根據計算,這顆模擬衛星會在幾個月後逐漸脫離軌道,並在降到約100公里的高度時,隨著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,像流星般燃燒殆盡。
這次發射雖然未能完全成功,但對團隊來說,仍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。即使失敗了,李天明和團隊也明白,他們距離成功又邁進了一步。
李天明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,雖然每次發射成本高達600萬新台幣,但對他來說,這筆費用還在可負擔的範圍內。然而,他也能體會謝主任肩上的壓力。每一次發射如果出錯,就意味著600萬新台幣付諸東流,這讓謝主任背負著極大的心理負擔。
李天明拍了拍謝主任的肩膀,安慰道:「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再試個十次八次也沒問題,我們一定能成功。」
謝主任看到李天明如此堅定,感到非常感動。他點點頭,眼中閃著堅毅的光芒,對李天明說:「有你這麼支持我,我一定會把衛星送上天!」
小許檢查了軌道航跡和模擬圖,發現兩者幾乎完全一致。但在最後的20公里處,似乎出現了一些異常。他指著螢幕上的畫面說:「你看,這裡有個零件似乎脫落了,可能是太陽能板卡榫需要的碳化彈簧出了問題,導致它無法正常運作。這就是為什麼太陽能板沒有順利展開。」
他接著說:「只要我們在這個部件上加強改進,應該就能避免類似的問題發生。」
此時,李天明已經從最初的興奮與狂熱中冷靜下來,回到了他身為領導者和策劃者的角色。他立刻指示小許將三次發射的所有數據全部匯總,並輸入資料中心的模擬系統,進行一次全面的重新模擬分析。
模擬過程進行到一半時,小許突然發現一個關鍵的問題。他眉頭緊鎖,指著螢幕說:「有一個參數不對,這是威爾森提供的數據。理論上來說,這個數值應該更高才對,但現在顯示的卻只有3.4,而我計算出來的應該是3.522314。」
聽到這裡,李天明立刻反應過來,毫不猶豫地說:「馬上打電話給謝主任,告訴他不要再使用威爾森提供的參數,改用我們的模擬結果。」
這一指示快速傳達,團隊也隨即進行了修正和重新調整。李天明明白,一個小小的誤差可能會導致整個計畫的失敗,因此他格外謹慎,確保每一個數據都經過反覆驗證。
這時,李天明打電話給小周和小丁,指示他們將已完成的第一顆衛星直接帶到海邊的發射中心,強調不再使用模擬物品,而是要裝載真正的衛星,這樣能加快測試進程。
ns216.73.216.146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