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天明站在公司研討室的前方,正聚精會神地向謝主任介紹一個全新的火箭發射計劃,這是一項專為發射低軌道衛星而設計的技術構想。這個構想並不是普通的發射模式,而是一個結合地形與爆炸推力的新式發射方案。
「謝主任,我們這個計劃的概念其實很簡單。首先,我們會在一個高山上挖掘一條垂直的山洞,深度大約100米。這個山洞將會成為我們火箭發射的‘槍管’。然後,我們把火箭放置在山洞的最底部,讓它面朝上。」
謝主任聽著李天明的描述,眉頭微微皺起,但他沒打斷,繼續專注地聽著。
李天明接著說:「當火箭就位後,我們會裝設一定數量的炸藥,以達到更快速的初始推進。點燃炸藥後,火箭會被瞬間推上約10公里的高空。在這個高度上,火箭才會啟動自身的燃料系統,繼續往更高的軌道飛行,直到達到我們設定的高度,大約400公里,這個高度是理想的低軌道衛星軌道。衛星一旦就定位,火箭會繞行幾圈,回到發射點進行回收。」
聽到這裡,謝主任皺了皺眉,忍不住說:「天明,這跟我以前知道的火箭發射模式差異很大。按照現在的標準發射方式,火箭發射後會在高空分階段燃燒,然後火箭本體通常會因為燃料耗盡和重力因素,自然脫落,最終在空中焚燒殆盡。你這種方案,不僅需要額外的炸藥,還要考慮回收過程中的技術挑戰。你確定這樣做能夠減少發射成本?」
李天明微笑著解釋:「謝主任,我們這個計劃的核心在於‘重複利用’火箭本體。按照傳統模式,每次發射都會消耗整個火箭,現在我們僅發射一顆衛星的費用可能就要600萬美金。想要降低成本,我們需要改變發射方式。這種模式下,我們用炸藥來達到初始高度,能節省火箭的燃料,並且發射後的火箭本體可以重複使用,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進行多次發射而不必每次都建造新火箭。」
謝主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,但還是提出了疑問:「但是,這樣一來,我們還得額外準備一個火箭回收裝置。你剛剛提到會在發射基地建造一個‘接收洞’,並在其中裝滿水來作為火箭回收的緩衝材料。這種方式看起來不但複雜,還可能增加維護的成本。」
李天明沉著地回答:「我理解你的顧慮,但其實這就是我們計劃中的一個關鍵點。我們的回收洞裡裝滿水,這樣火箭回來後可以借助水的阻力來減速。整個過程幾乎無需額外的燃料,減少了回收成本。根據計算,這樣的設計能讓火箭重複使用超過一百次。換句話說,在理想情況下,這將大幅降低每次發射的費用。」
謝主任考慮了一會兒,說:「成本控制方面我能理解,畢竟衛星發射的需求越來越多。我們如果能讓發射更經濟,確實是行得通的。可是,這樣大規模的炸藥推進是否會產生危險?而且,這麼做是否需要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許可?」
「這些我們都考慮過,」李天明點頭解釋道,「我們會使用精密控制的微爆炸裝置來控制炸藥的釋放,每次的爆炸僅限於將火箭推送到大氣層的上層。並且,我們已經在數據模擬中進行了多次測試,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是可行的。在模擬中,我們試過連續進行1700次測試,最終找到了最佳的火箭推進方案。這一切還多虧了通霄資訊中心的模擬系統,他們的技術支持非常強大,並且得到了許多國際專家的協助。」
謝主任聽完,表情逐漸放鬆了一些,帶著一絲驚嘆說:「如果真的能將成本降低到這種程度,那確實是一個重大的創新突破。你們已經完成1700次模擬?這可是一項艱鉅的工程!」
李天明微微一笑:「是的,這當然少不了許多技術專家的努力。特別是許總經理的火箭發射模擬系統,這套系統非常強大。當我們初步設定了數據之後,系統便可以高精度地模擬發射過程。光是這套系統所完成的工作量,如果轉換成真實實驗,費用將會相當驚人。」
謝主任搖搖頭,帶著讚嘆說:「那確實是一筆大數目!幸虧有這些模擬技術支持,否則想要實現這個計劃幾乎是不可能的。」
李天明點點頭:「是的,我們正是利用這套系統,才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量的實驗數據積累。實際上,我們之前的發射成本估算,若是按傳統模式進行每次都要花費600萬美金,按照1700次模擬發射來算,實際成本將近102億美金。通過這種方式,我們節省了大量經費。」
謝主任露出驚訝的神色: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這計劃確實值得一試。那麼,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是什麼?」
李天明在白板上劃下一條線,並說道:「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計劃的初步設計,接下來需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測試,包括炸藥推進的安全性、回收洞的構建,以及火箭回收過程中的減速緩衝機制。我們也會繼續與許多國際專家合作,完善模擬數據。」
謝主任點頭回應:「好的,我理解了。這計劃的確充滿挑戰,但如果能實現,它將會是一次劃時代的突破。」
兩人討論完畢後,李天明看著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設計圖與數據,深吸一口氣。他知道,這項計劃的成功不僅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,還需要全公司的齊心協力。李天明心裡清楚,這種創新帶來的挑戰絕不僅限於技術層面,如何讓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理解這種新概念並全力投入,將是他接下來要面臨的重要工作。
會議結束後,李天明回到辦公室,查看最新的數據分析報告。報告中顯示模擬系統已經完成了2000次測試,並進一步優化了炸藥推進的安全參數。他的眼神中帶著興奮,這意味著距離實現這個大膽的計劃又近了一步。
幾天後,李天明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員,進行了全面的方案講解。每一位團隊成員都在了解這項技術創新後露出了驚嘆的神色,甚至有人提出了更具挑戰的改進建議,比如在火箭發射過程中引入新的燃料混合技術以進一步提升效率。
會議上,小張首先發言道:「天明哥,這個方案聽起來很酷,但我們的模擬系統雖然強大,畢竟還是電腦模擬,若是實際操作會不會有潛在的變數?」
ns216.73.216.238da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