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聽畢大理寺官員的奏稟,皇帝不禁攢緊眉頭:「你說阿爾泰係遭山匪所害?這如何可能!前年那幫匪寇不早已剿除殆盡了嗎?」
大理寺官員神情凝重回道:「皇上,據微臣所察,那夥賊寇非但未遭剿滅,近年反倒越發勢眾,人數日增。彼等盤踞平德縣境內為非作歹,魚肉鄉里,百姓雖敢怒不敢言,致其氣焰益發囂張。此次恐是因見大皇子衣飾華貴,遂起意殺人掠財。」
「既然如此,何故當地百姓不曾向官府報案?!」皇帝愈聽,心中怒焰愈熾。
「這……微臣等於查探消息之際,但凡問及山匪之事,便無人肯答話,是以具體因由……尚未釐清……」
另一名官員亦陳言:「皇上,臣等特意快馬趕返覆旨,亦欲請示皇上後續該如何行事。若僅憑微臣當下所率兵力,恐難應付這群山匪。」
皇帝面色鐵青,猛地將手中奏摺摜於案上,厲喝一聲:「宣三皇子來見!」
眾人懾於天子震怒,俱垂首屏息不敢多置一詞。
昔年剿匪要務乃由三皇子宇文華全權掌理,非但他親委大臣領兵前往清剿,其後平德縣官吏之任免亦多由其三皇子操持把關。
如今平德縣山匪猖獗若此,足證當年剿匪之事暗藏蹊蹺。
尤為關鍵者,山匪欺壓黎民,卻無一絲風聲傳至京都;乃至派員就地查問,當地官吏亦稱毫不知情,顯係官匪勾結,活活斷絕了百姓的申訴之途。
當阿爾泰橫死平德縣的消息傳來時,宇文華便憂心此事牽扯舊案。他曾兩度遣人出京查探,然派出人手皆石沉大海、音訊杳無。
此番受召面聖,他心知肚明,只能抵死佯作不知,是以神態平靜地行禮問安:「不知父皇宣召兒臣,所為何事?」
皇帝霍然起身,直將大理寺查案文書劈面擲於宇文華身上:「給朕仔細瞧瞧你當年辦下的好事!」
寂然無聲的御書房內,唯聞皇帝粗重惱怒的喘息聲,如驚雷悶響於眾人耳畔,直教人連大氣亦不敢稍喘。
宇文華面露惶惑,俯身拾起地上文書細覽,其上詳述了大理寺這幾日的探查結果。
證實阿爾泰為山匪所害的關鍵憑據,便是其屍身上所有財物盡遭搜刮殆盡,連外袍亦被剝去。然而事後,其一枚質地絕佳的玉佩竟現於縣城當鋪之中。
當鋪老闆因那玉佩非凡品,印象極深。依循其口供線索,大理寺官員一路追蹤至縣城外一座山頭,經數日伏守窺察,終辨認出典當玉佩者正是山匪一員。
——此等佈局,自然悉數出自宇文瀚之手筆。
終究依據大理寺眾官員訪察所得,這夥山匪已然在平德縣外山間紮營立寨,形成一方勢力規模。
三皇子眼皮猛然一跳,每閱一行,心便往下沉一分。
「父皇!這……兒臣實在不知何以至此啊!」三皇子強自鎮定推演:「縱然現有匪徒出沒,亦可能是近一兩年方才嘯聚成眾……」
「混帳!該處剛經朝廷大軍剿匪,焉有賊寇蠢到在此風頭上湧入平德縣?更何況這群山匪規模如此龐大,你竟敢搪塞朕說一兩年便能聚成!此等鬼話,你自家可信?!」皇帝聲調陡提,威壓震懾下,周遭群臣無一人敢出言為三皇子辯解。
「父皇容稟!兒臣才疏學淺,卻深知剿匪關乎百姓福祉與朝廷威嚴,豈敢有半分欺瞞之心!然則當年剿匪,乃阮大海阮大人奉旨帶兵而去,歸來時稟明匪眾已悉數伏誅。莫非是阮大人蒙蔽了兒臣?懇請父皇明察秋毫啊!」三皇子言至末尾幾近聲嘶力竭,神情淒切悲憤,倒真似蒙受了天大的冤屈。
皇帝聞言冷哼,逕自吩咐殿中太監:「即刻宣召阮大海進宮對質!」
御書房內一時重陷死寂,眾人皆懸著一顆心,屏息以待阮大海到來。
少頃,太監步履倉皇趨入:「啟稟皇上!老奴遵旨遣人前往阮府,然待抵達時……阮大人……阮大人恐事跡敗露,業已畏罪自縊,於家中懸樑而亡了!」
三皇子聞此,心底暗鬆一口氣——幸而來時路上已做下安排,否則今日恐要遭大難。
「好!好得很!」皇帝怒極反笑:「給朕抄家!抄了阮府!縱使掘地三尺,也要將真相查個水落石出!阮府闔府上下,一概押入大牢嚴加看管,不得走脫一人!」
「奴才領旨!」太監抬手抹去額際冷汗,慌忙退下傳令。
待其一走,皇帝目光如冰箭般射回三皇子宇文華身上,聲若寒霜:「此案未查明前,你便暫且留在宮中思過,非召不得踏出宮門半步。無論此事主謀究為何人,你身為經辦主事,失察之責難逃。現罰你一年俸祿,待案情審結,再行處置!」
罰俸事小,然禁足令一下,等同在朝堂上失卻了發言之權,對其而言極為不利。
當下情勢如此,三皇子亦只能咬碎牙根,叩首謝恩:「兒臣謹遵父皇聖意。」
阮府遭抄,三皇子被禁足懲處。皇帝決意另委派新員奔赴平德縣剿匪。此事最為沾沾自喜者,莫過於貴妃與六皇子一派。
此事非同小可,一旦將罪責坐實,三皇子一黨必受重創。屆時朝堂之上,再無人可與六皇子抗衡爭鋒。
然則眼前困境在於:阮大海已死,昔日平德縣衙官吏因勾結山匪早伏法處決。阮府查抄未獲任何實證,而剿匪之事距今已一兩載,諸多細節實難考證。
甚且,如今盤踞平德縣這夥賊寇是否即為當年漏網之魚,亦無足夠佐證。
案情一時陷入膠著。然則恰在此際,宮門之外竟驟然響起震天鼓聲!
教眾人驚詫萬分的是,擊鼓鳴冤者,竟是一名身形孱弱之女子。
登聞鼓立於宮門之外,縱然尋常百姓亦可擊鼓鳴冤。然則擊鼓者必先受杖刑三十,方獲面君直陳之機。
一旁觀者見那女子體態纖薄,不禁嗟嘆:「唉,瞧她這般孱弱之軀,三十杖下去,恐已杖斃當場,哪還有命見到皇上啊!」
另一人雖也深以為然,卻為其勇氣所折服,低聲道:「想來此女子亦是懷揣著滔天冤屈,否則何至行此極端之法擊鼓鳴冤……」
ns216.73.216.82da2